中冶建工:打好“兩張牌”,助力智造世界級基地

近日,由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建工”)承建的ABB兩江變壓器智能制造基地順利通過竣工驗收,為期兩年的建設歷程也正式畫上一個圓滿句號。
ABB兩江變壓器智能制造基地。中冶建工 供圖
據悉,該項目是市級重大項目之一,位於兩江新區魚嘴片區,佔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7.5萬平方米。項目主要由3棟主廠房,以及廢料庫房及污水處理廠、危化品庫、淨油站及油庫、食堂、綜合樓、門衛室,和配套的公用安裝工程、室外附屬工程組成。中冶建工作為ABB兩江變壓器智能制造基地建設的重要載體平台,智能要求自然也融入到“鋼筋混凝土”中。
技術賦能
實現智能化生產全過程
“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設道路如何走?廠房內的組裝車間以及試驗大廳地坪施工是中冶建工項目部面臨的第一個技術難題。
與傳統廠房不同,變壓器廠房內包含部分重載荷氣浮運輸區域,區域內每平米需要荷載10噸-30噸。要知道的是,氣浮運輸對於地坪裂縫和平整度要求極高。為滿足裂縫和平整度的要求,項目應用了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以及預應力技術,成功實現超大面積地坪不設縫的同時,還可大幅度降低日常維護成本。
除去這種常規建筑新技術的應用,廣泛使用BIM技術也是廠房施工過程中的亮點之一。
整個項目包含變壓器廠房、油箱廠房以及絕緣廠房等三個廠房,其中僅變壓器廠房就包含幾乎所有常見的鋼結構型式。錯綜復雜的結構模式也導致各類施工難題接踵而來,廠房鋼結構和機電管線等專業交叉作業多﹔鋼結構形式復雜,各個構件之間碰撞、交叉現象多……
為此,項目部充分利用BIM技術在深化設計、制作、安裝、質量控制、問題預處理等方面的應用,搭載Tekla、Revit、Navisworks等軟件平台,應用系統參數節點和用戶自定義參數化節點快速建模,結合合同工期與施工進度合理計劃安排,為保証工期及降本增效保駕護航。
“對標業主‘世界級、全球性’的高標准,我們在施工過程中應用了二十余項建筑業施工新技術,確保實現智慧施工、綠色施工,既要優質又要高效,確保項目如期交付使用。”項目負責人吳斌說。
科學管理
縱橫搭建高質量管理體系
2021年3月,ABB兩江變壓器智能制造基地項目正式開工。中冶建工第一時間組織下屬公司包括30余名管理人員、200余名一線工人、40余台機械設備悉數進場,分別負責項目土建施工和鋼結構施工。短短15天內完成臨設搭建,60天完成1.65億產值。
然而高效進場迅速掀起大干熱潮的同時,問題“緊隨其后”:項目本身施工區域有限、交叉工序多,如何讓各個參建單位“不打架”?考驗著整個中冶建工項目團隊的管理能力。
吳斌介紹,中冶建工項目團隊根據項目特點建立起“縱向職能協調、橫向專業主建”的矩陣式管理體系。顧名思義,即縱向職能部門作為項目的窗口與業主進行工作對接,橫向專業管理部門分別與各平行分包方相近專業進行接口對接,各專業口的交叉作業、施工面移交、技術難題、亟待解決的問題等信息通過橫向部門收集匯總,傳遞給縱向職能部門,職能部門聯動業主單位,動態調整施工內容、解決施工難題,形成環環相扣的“傳動軸”機制,確保項目高效履約。
預計項目投入使用后,將打造世界先進的變壓器制造基地和全球變壓器設計中心及絕緣件加工中心,完善重慶變壓器產業鏈條,促進重慶相關產業提檔升級,形成以重慶為中心,輻射全國乃至世界變壓器生產的配套體系,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乃至全國的清潔能源轉型。(中冶建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賞花踏青、露營聽音樂……重慶推出200余項春季文旅活動
- 人民網重慶3月17日電 (馮文彥)17日,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召開2023重慶春季旅游新聞發布會,發布了賞花踏青游、露營音樂節、民俗文化節、體育賽事等200余項形式多樣的文旅活動,豐富市民的春游樂趣。 每到春季,“開往春天的列車”刷屏,這也拉開重慶“賞花游”的序幕。…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