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学校旧址墙上的入党誓词
表彰党员和志愿者
人和街社区居委会外的文化墙
中法学校校长楼旧址
“这栋存世百年的小楼,是中法学校校长楼旧址。94年前,重庆最早的中共党组织——中共重庆支部就诞生在这里……”昨日是建党99周年纪念日,渝中区大溪沟街道人和街社区对辖区参加“抗疫”的党员进行表彰。表彰前,大溪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丹向大家分享了至今保留在人和街社区蒲草田的一栋“低调”的二层小楼,朱丹说,这栋小楼是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第一所干部培训学校,从这里走出去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
小楼有辉煌的过去
人和街社区居委会有一面巨大的文化墙,文化墙上方的红色大字引人注目:重庆最早的中共党组织诞生地,1926年1月,冉钧、周贡植、繆云淑等在人和街“中法学校”成立重庆市最早的中共党组织——中共重庆支部。
人和街社区负责人陆远秀告诉记者,这面文化墙的“根”,就在离社区居委会不远的中法学校校长楼旧址。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中法学校校长楼旧址。旧址为二层小楼硬山屋顶、灰瓦黄墙,在周围一片高楼的映衬下,小楼显得格外低调。小楼旁的院墙上,一块块文化展板,介绍着这栋小楼辉煌的过去。
记者了解到,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法学校校长楼旧址在此前渝中区特色老社区打造中进行了修缮。目前修缮已完成,而中共重庆第一个党支部史实陈列展初步方案也已完成,有望年内向公众开放。未来,中法学校校长楼旧址还将与马鞍山历史风貌区、大礼堂、山城步道联动,形成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学校只存在短短一年半
吴玉章、杨闇公、冉钧、周贡植、任白戈、范长江……中法学校校长楼旧址旁的文化展板上,列出了与这所学校有关的党史名人。
去年在来大溪沟工作之前,朱丹对这所学校的历史还不很了解,到来后,开始逐渐认识这栋“低调”老楼的过往。朱丹介绍,尽管这所学校只存在了短短一年半,但和这所学校有关的党史名人都耳熟能详。
据渝中区文管所资料显示,1925年8月,吴玉章受中共中央派遣回四川工作,为了更有效培养革命干部,吴玉章决定在重庆筹建一所干部培训学校——“中法学校”。吴玉章的想法,得到了杨闇公和冉钧的一致赞同。后来,他们租下大溪沟谭家花园和懋园的一部分作为校本部,又在附近居民楼租了一些房子作为宿舍。因该校有大学部,故又称为“中法大学”。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从学校筹建到开学,只用了半个多月,但她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把先辈精神传承下去
人和街社区负责人陆远秀告诉记者,中法学校校长楼旧址修缮后,这儿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不少单位到此参观学习。而对辖区党员进行表彰,更多的是让先辈的精神传承。
在昨天上午的表彰会上,有白发苍苍的老党员,也有年轻党员,他们在此次疫情期间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冲在“抗疫”一线。
67岁的田亚军是受表彰的老党员之一。退休前,他在大溪沟片区从事警察工作多年,曾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退休后的他也是社区志愿活动的积极分子。疫情期间,他主动请缨,承担社区消杀工作,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液走街串巷进行消杀,平均一趟走下来要花两个小时。“我作为老党员,社区有需要就该义不容辞。”田亚军告诉记者。
此外,年轻党员也不逊色。36岁的邓飞是社区工作者,疫情暴发时,他每天上午8点到晚上10点都工作在社区一线。邓飞说,他从小就住在人和街社区,听爷爷奶奶辈讲过中法学校的故事,如今自己也成了党员和社区工作者,希望能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摄影报道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