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农村低保全部按城市低保执行,4口之家每月多了560元

在最困难的时候 低保的救助让我们扛了过来

2020年07月09日08:27  来源:上游新闻
 

朱文心和老婆在家吃饭。 上游新闻记者 钱波 摄

  今年5月,江北区五宝镇马井村村民朱文心一家,成为了全市首批享受城乡低保统筹的农村低保户。他家已经领取到从今年1月份开始执行的差额生活补贴2800元。对这个有2名残疾人、1名大学生的4口之家来说,新的低保政策无疑又是一次雪中送炭。

  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核心与基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摸索推动,从最初保障7680人,到如今保障4310万人(民政部2020年2月数据),一笔笔救助金为绝望中的家庭重新点亮了希望之光。

  今年5月,重庆江北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统筹,原每人每月440元的农村低保,全部按每人每月580元的城市低保执行。

朱文心的 低保领取证

  算账

  统筹后,4口之家每月低保金2320元

  7月1日中午,一盘酸菜肉片和一盘回锅肉端上了餐桌。像这样的午餐,63岁的朱文心和54岁的妻子刘体琴如今吃得“更有底气”:新的低保政策让这个困难家庭宽裕了一些。

  目前,重庆的城乡低保标准为——农村低保每人每月440元、城市低保每人每月580元,城乡低保比例为1:0.76。在逐步推进城乡低保统筹过程中,重庆提出今年要达到1:0.8,有条件的区县可以探索统筹。

  “5月份刚得到这个消息,2800元很快就到账了!”今年5月,朱文心到村里签字领取低保时,听说江北区将推行城乡低保统筹,“没想到,补贴不久就到账了。”

  5月7日,江北区民政局、财政局印发《关于推行城乡低保统筹工作的通知》,在农村低保对象认定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低保对象的低保标准(440元/人·月)提高到城市低保标准(580元/人·月)水平,差额部分(140元/人·月)以生活补贴的形式打卡发放。执行时间自2020年1月起。此后每月城乡低保统筹生活补贴,与当月低保金同步发放。

  2800元是怎么来的,像朱文心这样的4口之家一个月能领到多少救助金?五宝镇民政与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胡金伦为老朱算了一笔账:朱文心家是零收入家庭,妻子刘体琴和大儿子朱义开为残疾人,小儿子朱开铄是在校大学生。城乡低保统筹后,朱家5个月的差额生活补助每人每月140元,总计就是2800元。

  而统筹后,这个家庭每月应领取低保金2320元(比之前每月多了560元),再加上残疾人、在校大学生补助300元,共计每月应领取2620元。

  “10年了,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是低保政策的救助让我们扛了过来。”朱文心一边往妻子碗里夹肉,一边感慨生活的变化。

朱文心的新房子

  住房

  从土房搬进了三室一厅的砖房

  朱文心一家陷入困境,源于10年前妻子刘体琴的智力残疾加重。在此之前,刘体琴尚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也可以顺带照顾两个孩子。虽说朱文心依靠外出打工,一个人撑起这个家很辛苦,但日子总算是过得走。

  后来,因为妻子的病情,朱文心无法再抽身外出挣钱,“老婆子24小时离不得人,不一直守到,隔三岔五就要走丢。”再后来,通过残疾人政策,刘体琴吃上了免费的药物,病情得以控制,但仍无自理能力。

  在记者与朱文心的交流过程中,刘体琴一直站在丈夫身旁。丈夫端菜上桌时,她会在一旁盛饭,然后两人才一起坐下开始吃饭。朱文心说,这是困境中的一丝丝甜蜜。

  回望过去10年,在低保和各项政策救助下,朱文心家的日子“还是过得”。“以前,我们家住的是土房子,下雨天肯定会漏水,现在我们住上了三室一厅的砖房!”朱文心说,3年前,江北区将残疾人家庭D级危房改造纳入民生实事,由政府出资为自己建设了新房。

  朱文心家7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有独立的厨房和厕所。推开一间间房门,冰箱、电视、衣柜、空调等一应俱全。院坝外种的蔬菜够平时食用,鸡圈里也养起了土鸡。

  五宝镇民政和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周俊介绍,朱文心家添置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得益于江北区对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帮扶政策,“除了上述生活必需品,朱文心小儿子朱开铄的学费也在资助范围。”

  朱文心说,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是低保和各项救助政策帮他们渡过了难关。接下来,他希望两个儿子,能够撑起这个家。

  希望

  “我相信儿子们一定会有出息”

  一笔笔救助金点亮了这个家庭的希望之光!

  用朱文心的话说,“总算把两个儿盘出来了!”困难的日子慢慢过去,朱家的两个儿子也渐渐长大成人。32岁的大儿子朱义开先天视力残疾,目前在外学习盲人按摩技术,以后可以以此谋生。

  朱文心从五宝镇政府了解到,现在镇里正考虑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如果大儿子回镇里就业也能有一定的收入。

  20岁的小儿子朱开铄如今在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就读大二,学的是数字媒体专业。在朱开铄印象中,过去一直是父亲在支撑这个家,非常的不容易。

  “感谢全家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还支持我上大学。”朱开铄说,自己明年毕业后就将走向社会,他会尽力担起家庭的责任!

  尽管两个儿子平时不在家,但朱文心还是把两个儿子的房间收拾得整洁,冰箱里也总是为儿子们留了肉。

  朱文心说,他当然希望两个儿子能有出息,“如果不得行,回来也有吃、有住!”话虽这样说,但老朱心里为小儿子能读上大学感到骄傲,他也相信儿子们一定会有出息。

  今年,朱文心给妻子和两个儿子都买了新衣服、新鞋。这个农村困难家庭,在一笔笔救助金的帮助下,挺过了最难的时刻,孩子们长大成人,为这个家庭点燃了希望之光。

 

  记者手记

  “兜”住最困难群体

  “保”住最基本生活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作为兜底民生工程,包括低保在内的社会救助制度为实现上述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最初的月人均保障标准120元,到如今的农村月人均440元、城市月人均580元,重庆低保政策正日益完善。

  1995年5月,重庆市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对主城11个区的城市贫困人口及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全市建立城市低保制度的方案。

  1996年7月,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等区县,开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标志着重庆低保制度初步建立。

  2001年1月起,在全市非农业人口中全面实施城市居民低保制度,年底重庆市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3年,重庆开始试点农村低保。

  2007年,全市有农业人口的39个区县(开发区)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

  2008年7月,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了《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条例作为全国第一部统筹城乡低保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在多个方面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规定走在了全国前列。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19年全市累计支出各类救助资金406.85亿元,年均增长12%,年均直接救助困难群众176万人次。石柱、城口、巫溪、酉阳、彭水等区县多措并举实施兜底保障,助推本地全面摘帽。

  如今,重庆低保审批由30天精简到7天,低保核查制度让低保在阳光下运行。

  曾经的困难群众主动退出低保成新风。以綦江区为例,自2017年以来,全区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的户数、人数逐年在减少。2019年至今,全区共有454户享受低保政策的贫困户退出了低保,其中,因产业发展、务工就业提高了收入而主动退出的为主。

  低保,这个连着民生的伟大工程,在小康路上“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

  重报集团上游新闻记者 陈翔

(责编:秦洁、张祎)

本网专稿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原创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

原创

头图推荐

  •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 重庆奥的斯的“智博效应” 工人减两成 产能翻一番重庆奥的斯的“智博效应” 工人...
  • 智慧社区 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与惊喜智慧社区 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与...
  • 党员志愿者助农收割稻谷党员志愿者助农收割稻谷
  • 轨道交通18号线隧道掘进机投入作业轨道交通18号线隧道掘进机投入...
  • 渝中首个家庭型长租人才公寓本月投用渝中首个家庭型长租人才公寓本月...

图片新闻

  • 花溪街道自制车贴 倡导文明驾驶花溪街道自制车贴...
  • 铜梁:莲藕产业连成线 乡村富起“一大片”铜梁:莲藕产业连...
  • 刘寒同:17年坚守渔政执法岗 守好母亲河刘寒同:17年坚...
  • 万开云同城化发展驶入“快车道”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 唐贞观时期垫江县令王才墓志铭被发现唐贞观时期垫江县...
  • 丰都龙河镇:兴产业 惠民生 促振兴丰都龙河镇:兴产...
  • 两江新区龙安路口公交站投用 居民出行不再难两江新区龙安路口...
  • 涪陵:旱地种旱稻 省力省心收入高涪陵:旱地种旱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