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回归!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放露天电影

2020年07月13日08:02  来源:重庆晨报网
 

  7月17日至8月14日每周五晚8点

  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放露天电影

  放映时间表具体如下:

  7月17日:《夜袭》

  7月24日:《太行山上》

  7月31日;《密战》

  8月7日:《江城1943》

  8月14日:《红星闪耀中国》

  昨日,记者从渝中区文旅委获悉,从7月17日开始,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将正式开展惠民电影展播活动,阔别已久的露天电影也将同步回归。

  据悉,此次电影展播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为主题,从7月17日到8月14日,每周五晚上8点,《太行山上》《密战》等经典影片,将轮番登上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的露天大荧幕,只要天公作美,市民只用带上小板凳、花露水,就可以免费去观看了。

  故事

  重庆的露天电影曾经有多火? 门票4分钱,1场《卖花姑娘》收入一千多

  上世纪70年代,文化宫露天电影。

  说起露天电影,许多老重庆并不陌生。渝中区文旅委的资料显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坚持52年不间断放映露天电影,这里也成为了全国坚持放映露天电影时间最长的场所。

  坚持放映了52年

  创下三个“全国唯一”

  1952年的8月,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露天电影剧场正式启用。为了让广大普通市民和改革开放后进城打工的人们“打上文化牙祭”,文化宫中心广场开始播放露天电影。

  从那时起,只要不下雨,这个露天电影院基本上天天晚上都放映。

  那时,到文化宫看露天电影的人,基本上都是城市居民,大多都来自渝中区。也有一些观音桥、沙坪坝、南岸的市民坐着轮渡,经数次交通换乘,专门赶到文化宫看一场露天电影。

  从1952年到2004年,文化宫的露天电影整整播放了52年时间,也因为这份坚持,让文化宫露天电影成了全国坚持放映露天电影时间最长的场所。

  然而,这并不是文化宫露天电影创下的唯一一个全国之最。据资料记载,文化宫露天电影还是当时全国唯一一家使用室内豪华座机放映电影的露天电影场。此外,它还是唯一一个长时间坚持廉价收费的露天电影场,仅需购买一元的公园门票就可免费观看。

  这样的坚持和惠民,让文化宫露天电影在上世纪70年代成了火爆全重庆的文化娱乐场所。

  门票4分钱

  1场《卖花姑娘》收入一千多

  当时,前往文化宫观看露天电影的市民,经常把放映场地围得水泄不通,当时文化宫放映的都是好看的片子,看的人多,银幕正面有人看,反面也有人看。有些隔得远的观众,看不清电影演的是什么,顶多听个“响”,但也乐此不疲。

  后来,观影的人实在太多了,一个场地装不下了,文化宫就在相距一两百米的露天舞台接着放映。这样的“接力放电影”模式还引出过不少乐子,比如说中心广场机器坏了,耽误了时间,露天舞台这边放完一本,就要停下来等下一本送来。

  当时的露天电影究竟有多么火爆?渝中区文旅委的资料记载了这样一场数据:当时文化宫的普通门票是4分钱,工会会员票2分钱。像《卖花姑娘》这样的电影,一晚上的门票收入大约在一千三四百元。也就是说,人数至少也有三四万人。

  每到傍晚,文化宫3个票房窗口前就排着几路长队,人们提着小板凳买票。门票很小,只有火柴盒的一半大。收的门票钱绝大多数是分币、角币,硬币最多。为了便于清点,文化宫还专门做了清点硬币的木盘。木盘上面刻有放置一分、两分、五分的长短大小不一的槽,卡满一槽就是50枚或100枚,用纸裹成一条。

  直到2004年,文化宫露天电影才结束了它52年的使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责编:陈易、张祎)

本网专稿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原创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