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重庆395个抗战遗址活在当下

专家:抗战遗址活化利用,将助推文旅融合发展,让重庆更具人文气质

2020年08月04日08:40  来源:重庆日报网
 

游客在渝中区中山四路桂园参观。(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近日,《双十协定》签订处旧址——桂园景区实行室内外整体开放。走进景区,保留历史沧桑感的文物建筑、运用AR技术展示的专题展厅、考究的复原场景令观众赞叹不已。

  “2019年8月至今年1月,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对桂园的文物本体和复原陈列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桂园是重庆抗战遗址中近年活化利用的成功案例之一。重庆现存抗战遗址395个,是全国保存抗战遗址数量最多的城市。在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专家建议,要把抗战遗址的活化利用提到重要日程,将重庆历史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文化优势,进而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重庆抗战遗址数量全国最多

  已抢救保护和修缮一大批遗址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有好多景区,我们已经参观了红岩村,还要参观曾家岩50号周公馆旧址。”7月30日,广东佛山游客孙珂在参观桂园景区时感叹,“这些遗址都是感受红色文化的好地方。”

  正如孙珂所言,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包含众多文物遗址。其中,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曾家岩50号周公馆旧址、桂园等均属于抗战遗址。这些遗址中的一部分早已成为著名红色旅游景点。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相关遗址,如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曾家岩50号周公馆旧址、《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等得到了很好保护和利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抗战遗址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周勇教授说,2008年后,重庆其余抗战遗址的“生死”才得到更多的实际关注。

  2008年,重庆编制《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启动历史文化研究、文物抢救保护等6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中,文物抢救保护花钱最多、难度最大。

  “所幸,通过十余年不间断的努力,重庆大部分抗战遗址得到抢救性保护和修缮,抗战遗址的‘生死’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周勇说。

  目前,重庆现存抗战遗址395个,是全国保存抗战遗址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107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97个。

  这些遗址涵盖外事机构、军事建筑、名人故(旧)居等多个类别,主要集中在“一岛”(渝中半岛)、“三山”(歌乐山、南山、缙云山)、“三坝”(沙坪坝、江津白沙坝、北碚夏坝)。

  “这些抗战遗址具有传承城市文脉的文物价值、记录城市发展的历史价值、反映时代变迁的建筑价值,尤其是具有维护世界和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青少年教育、促进祖国统一的现实价值,这是重庆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周勇说。

  抗战遗址活化利用成果涌现

  利用潜力仍十分巨大

  解决抗战遗址“生死”问题后,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如何让遗址“活”得更好。

  周勇说,抗战遗址不能只活在博物馆里、活在学术著作之中,“更重要的是要让抗战遗址活在当下,活在城市的街巷中、市民的生活中。”

  近年来,重庆有不少抗战遗址得到活化利用,受到游客追捧。如,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利用VR等技术手段,让观众通过一部手机即可身临其境,畅游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等抗战遗址;依托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打造而成的重庆建川博物馆等文博场馆,让观众沉浸在具有抗战记忆的历史建筑中,了解遗址背后的故事。

  业界专家指出,重庆抗战遗址活化利用成果涌现,其利用潜力是巨大的。当务之急是政府要制订保护利用规划,对各类遗址分类施策。

  据了解,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仅外国政府在重庆设立的使领馆就多达24处。重庆现存这类遗址21处,大多保存较好。此外还有一批对外文化交流的遗址。

  周勇说,这些对外遗址有的可做综合性、专题性陈列馆,有的可做国别馆,有的也可作为当下国际交流合作的场所。通过活化利用,可以丰富重庆开放人文内涵,提升重庆的国际化水平,推动重庆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他建议,相关部门还应重视筹建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陈列馆,集中展示抗战大后方波澜壮阔的历史史实。

  当前,重庆正全力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而在抗战时期,北碚就是抗战大后方“最大的科学中心”,落户北碚的科研机构就有中央研究院五大研究所、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等20余家,各机构取得的学术成果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重庆市历史学会会长、西南大学抗战史研究专家潘洵十分关注北碚抗战遗址的利用。他建议,为传承和弘扬抗战的科学历史遗产,有必要将这些遗址遗迹活化利用起来,提炼其中适应时代发展的精神内涵,让观众参观遗址时感知抗战时期科学家的科学报国精神,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与借鉴。

  专家呼吁建设标志性抗战纪念场馆

  将民族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

  “六·五”隧道惨案旧址位于繁华的渝中区较场口,每年6月5日,这里都会举行纪念活动,悼念大轰炸遇难者。但是,这处遗址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中并不起眼,平常很少有人会驻足观看遗址的介绍。

  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围城市进行了长达6年多的无差别轰炸。潘洵表示,其轰炸时间之长、次数之多、手段之残忍、灾难之深重,为人类战争史上所罕见。

  面对日机空中大屠杀,重庆人民英勇不屈,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轰炸斗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同情与支持。重庆人民的反轰炸精神是抗战精神特别重要的体现,但在城市中,市民很难感受到。

  潘洵等专家呼吁在大轰炸遇难者主要埋葬地——江北黑石子建设重庆大轰炸纪念碑和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罪证陈列馆。他建议,该纪念场馆的设计和打造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水平。让各国观众在这里进行国际主义教育和世界和平教育,这有助于将民族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

  目前,世界上有三处警示性文化遗产,分别是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广岛和美国珍珠港,这些遗产地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纪念场地。而作为中国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统帅部所在地的重庆,尚缺乏世界级、标志性的纪念场馆,这不失为一种遗憾。

  “重庆应将历史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文化优势。”潘洵认为,抗战遗址活化利用,可以真实展现抗战历史细节,助推文旅融合发展,让重庆更具人文气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周勇说,抗战遗址不是普通的景观,有效保护好、忠实传承好、合理利用好,可以让历史历历在目,让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 赵迎昭 实习生 胡雨彤

(责编:陈易、张祎)

本网专稿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原创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