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图片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通知指出,学校红十字工作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防控、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通过系统培训,让在校学生普遍掌握心肺复苏基本技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言而喻。问题的关键,不是该不该在校园内开设这类课程,而是如何让培训收到更好的效果。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此次共同将急救纳入课堂,与过去教育部门单独纳入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中国红十字会拥有丰富的医疗人才资源,健康与急救培训的师资力量更有保障。
但也要看到,纳入是往原有教育内容之中添加新内容,新内容与老内容可能会形成冲突,这样一来,被纳入教学内容的急救培训课程,就存在被其他主课挤占的风险。因此,学校急救培训既要“纳入”,更要“融入”。如果说纳入是相加,那么,融入则是内化,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融入课堂,课程不一定增多,内容却可以调整,使之更加有利于传授急救知识。比如,我国初中就开设了生物课,其中一些章节讲到了急救知识,只是内容太少,心肺复苏等具体技能更是涉足不多,可考虑在这些章节增加急救内容。
再如,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的一些知识也与急救知识的联系十分紧密,心脏动力学、心电产生原理、人体消化酶、呼吸时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和转化等,都涉及这些知识。将基础科学知识与急救知识融会贯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急救原理、记忆急救步骤,也有利于学生学好基础课程,这样的融入,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纳入是立足眼前,融入是立足长远;纳入需要再投入,融入则是现有课程的拓展与再开发,但纳入的课程更专业,融入的内容比较笼统。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取长补短,使校园内的急救培训成本更小,更有质量、更可持续。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