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中药材助力奔小康 播种致富新希望

2020年09月01日19:12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兰英乡西安村风光,阡陌纵横。 罗嘉 摄

  人民网重庆9月1日电 重庆市巫溪县兰英乡西安村地处阴条岭,毗邻神农架,海拔在1300-1700米之间,被誉为“云端上的村落”,重重大山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村支“两委”补短板锻长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立足生态优势、挖掘自然资源,培育市场主体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产业。2019年,全村中药材综合产值增加到近2000万元,人均增收0.73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走出了一条药材产业发展之路。

村民查看中药材长势。 罗嘉 摄

  补短板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位于县城东南部的西安村,距县政府55公里,全村面积33.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5000亩,林地面积46250亩,辖3个社505户2173人,常住人口1860人。交通不便、耕地较少,但这里适合种植中药材“巫溪太白贝母”,其抗逆性强、稳产性高。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从县城出发,要经过5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才能到达西安村,其中有20多公里的山路坑洼不平,落石不断。五年前,全村没有一寸水泥路。药材再好、再多,如果卖不出去,一切都是空。

  “要破解销路问题,让老百姓能赚钱,必须先修路。”经过村民大会后,村支两委向乡政府申请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到乡党委、政府的支持。

  据村支书方孝见介绍,多年来,西安村累计硬化村内公路28公里,修通并硬化了到巫山县官阳镇的出境道路,把交通连成线。争取电信、移动、联通通信公司支持,架通光纤线路,新建通讯基站,实现了通信网络全覆盖,全面改善和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路通了、水稳了、地好了,网络有了,西安村以道路为载体的销售“短板”终于补上了。

兰英乡的药材种植田地。 罗嘉 摄

  锻长板 形成产业发展格局

  在打通出山道路的同时,药材种植大户陈基禄的大棚传来好消息:太白贝母人工栽培技术获得成功。但村民都不为所动,一方面是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再加上近些年药材行情波动大、销路不好找,很多村民不敢轻易尝试。

  为让老百姓看到效益,树立发展信心,村支两委积极向上争取发展资金,引导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依托陈基禄的种植技术,村里流转了6亩土地,在全县率先建立了拥有4个大棚的标准化太白贝母种植基地和仓储初加工车间。同时,在全村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太白贝母,一面探索种植技术,一面给愿意发展种植的老百姓提供种子和服务。渐渐地,村民种植信心大增,太白贝母种植从6亩发展到300亩。

  “行情看涨,收购上门,种药材能挣钱!”今年66岁孔凡贵,是西安村太白贝母种植的土专家,以前担心卖不出去,他一直不敢甩开膀子干,现在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有集体经济和党员干部探路,他也扩大了种植面积。

  太白、贝母的收益点燃了村民种植中药材积极性。乡政府确定了以太白贝母为主,独活、党参、云木香等药材为辅的中药材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链。先后引进6家种植公司,组织成立5个专业合作社、发展32个药材种植场,带动全村85%的农户种上了各类中药材。

  截至目前,西安村太白贝母、独活、党参、重蒌、云木香等各类药材种植达4500亩,其中在地独活2500亩,种植农户420户,亩产300公斤,亩产值约0.6万元,户均增收3.5万元;在地云木香800亩,种植农户180户,亩产约300公斤,亩产值0.3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

  今年7月,“巫溪独活”已成功通过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巫溪太白贝母”也正在申请国家和市级地理商标认证中,现在村里建成了300亩巫溪太白贝母示范园,西南地区同类品种规模第一。村集体建起了17座标准化炕房,实现了独活等中药材的半自动化烘烤,药材质量提高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产业效益增强了。

  据兰英乡党委书记王美君介绍,历经三年发展,西安村中药材年收入近2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2020年的50万元,预计2021年可实现100万元。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实现了家家有药材、户户有产业、季季有收入、年年有增收。

  药香伴随小康路 走出致富新路子

  “补链、扩链、强链”的发展方向,让西安村药材产业从“零散弱”发展到一个年产值近2000万元的特色支柱产业,有力地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了人才回流产业积聚。

  药材产业发展成功后,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借种授技、吸纳就业、合作发展”的方式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2018年,村里为24户贫困提供种子、肥料,请科技特派员和土专家传授种植管理技术。

  “只要我们自己肯努力,美好生活指日可待。”今年49岁的郑昌银是残疾人,老婆腿也残疾,4个女儿,老大初中毕业、老幺才5岁,全家因残因学被确定为贫困户。全家老小靠郑昌银木工活勉强维持生活。今年郑昌银发展了9亩独活、3亩云木香、半亩太白贝母,一年收入10万元,轻轻松松就脱了贫。

  “截至目前,西安村141户贫困户中,有121户贫困户都种植了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0余亩。”西安村村支书方孝见说,2019年村集体种植基地固定吸纳本村6-8名贫困老百姓务工,每年户均增收1.2万多元。村以集体经济发展为引领的中药材产业,带动了农业特色产业大发展,助推了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我们喂的都是药膳猪。”村里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起来,吸引了在外务工的袁清国,他与村民王前程、向庆福、李兵相约回到村里,既种植药材,又合伙投资40万元创办养猪场。

  村里产业发展起来后,不但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了,外面的人才、资金也向村里积聚。去年5月,在广东打工的村民方孝天不但自己回到了村里,还带回广东老板的30万元投资,一下子发展了10亩太白贝母、3亩独活。在外打工的村民梁昌银,去年回到村里种了8亩独活,今年又散养了2000只土鸡。

  近些年,村里有1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依托药材产业延伸发展起了生猪、土鸡、蜜蜂、烤烟等产业,带动了当地运输业、物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高山种养业集群。

  “回村种药材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年迈的母亲,何必在外漂泊。”方孝三夫妇过去在外打工,儿子大学毕业参军后,夫妇二人回到西安村,开始种植药材。2019年,种植的太白贝母和独活共卖了12万元,今年他计划种植20亩药材。产业发展好,村民回流后,解决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等社会问题。

  “住的小康屋,走的水泥路,吃的是自来水……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城里一样好。”走进西安村,一排排小康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康庄大道宽畅平坦。昔日穷困农村变成了幸福家园,伴随中药材,西安村村民们步入小康生活。(刘政宁、吴娟娟、李晓芳)

(责编:陈易、张祎)

本网专稿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原创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

原创

头图推荐

  •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 重庆奥的斯的“智博效应” 工人减两成 产能翻一番重庆奥的斯的“智博效应” 工人减...
  • 智慧社区 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与惊喜智慧社区 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与惊...
  • 党员志愿者助农收割稻谷党员志愿者助农收割稻谷
  • 轨道交通18号线隧道掘进机投入作业轨道交通18号线隧道掘进机投入作...
  • 渝中首个家庭型长租人才公寓本月投用渝中首个家庭型长租人才公寓本月投...

图片新闻

  • 花溪街道自制车贴 倡导文明驾驶花溪街道自制车贴...
  • 铜梁:莲藕产业连成线 乡村富起“一大片”铜梁:莲藕产业连...
  • 刘寒同:17年坚守渔政执法岗 守好母亲河刘寒同:17年坚...
  • 万开云同城化发展驶入“快车道”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 唐贞观时期垫江县令王才墓志铭被发现唐贞观时期垫江县...
  • 丰都龙河镇:兴产业 惠民生 促振兴丰都龙河镇:兴产...
  • 两江新区龙安路口公交站投用 居民出行不再难两江新区龙安路口...
  • 涪陵:旱地种旱稻 省力省心收入高涪陵:旱地种旱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