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云(左)和丈夫常吕文在工地工作
你愿意跟你的家人(夫妻/父母/子女)在同一单位上班么?和家人一起上班是什么体验?对于这个话题,相信每个人都有很多话说,也有不同的答案。9月22日,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在同一个岗位工作的3组夫妻,听听他们怎么说。
姐妹俩和丈夫在工地搭钢筋架子
“分开没得意思”
1976年出生的付明云和1980年出生的付苹是亲姐妹,一起在渝北的轨道交通五号线北延伸项目工地干活,负责搭钢筋架子,是技术工种,雇主是中建五局。
巧的是,两姐妹的丈夫也在相同岗位,干的是一样的活儿。
她们的经历相似,在云南老家昭通镇雄跟男人结了婚。然后到全国各地讨生活,付苹在浙江进过厂,在义乌做过水晶;付明云在昆明装过车皮,一袋一袋地往火车车厢里扛化肥、谷子、啤酒、大米……
还有一点很相像: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里讨生活,都和丈夫在一起。一起进厂,一起扛活儿,因为有一定文化水平,付苹还在工厂当过管理人员。
付苹(左)和丈夫高彦文
有人会觉得,夫妻在一起上班,会少了一份新鲜感,而且比较拘谨。而她们觉得,一起上班的好处是:有更多共同的话题,而且给老板的感觉“比较安稳”,能获得更多机会。
她们向记者盘算了一下,这么多年,夫妻几乎没有分开过。“偶尔有时候,工地上的活儿干完了,让一人先回去,另一个留下结尾款或者确定新活计,分开的时间不会太久。”
“分开没得意思得!干活都没劲头了。”如今,两对夫妻的娃娃逐步步入社会,他们在一起为今后养老、为娃娃成家攒钱。日子,夫妻俩在一起奔跑才觉得有奔头,而且“奔头就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
夫妻都是力工一起走南闯北
“可以相互照顾”
9月22日一大早,北碚的中建二局二公司工地,力工老马和妻子马金荣正在忙着搬木料,他们的目光在彼此身上,提醒着“路滑,小心些”。临近下班,还在商量着“中午吃什么”。
马社中,河南驻马店人。他和妻子都是52岁。夫妻俩走南闯北,早年干过捡废品生意,最近五六年,到工地做杂工,也就是力工,主要职责是搬运物料,给技术工人打下手。
这么些年,夫妻俩一直在一起,从未分开过。“少年夫妻老来宝,我们在一起,不仅可以在干活时相互照应,下班了在生活上也可以相互照顾。”
夫妻俩的工资并不高,但是公司给他们解决了住宿问题,“住的是楼房,租金不用我们缴。”按时上下班,加班另算工资,中午有3个小时休息时间,夫妻俩可以一起做做饭,洗洗衣服。
常年在外,夫妻俩独立生活能力都很强,都会做饭洗衣服。他们很喜欢在一起工作,“哪怕少挣一点,也是值得的。”夫妻俩除去开支一月能结余一万余元,他们还有几个女儿要养,正在上大学。“等孩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我们也可以‘退休’去带外孙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