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努力打造人才“近悦远来”之地

——写在川渝英才爱国奋斗研修班举办之际

2020年09月29日07:45  来源:重庆日报网
 

专家调研德感工业园 摄/邓浩

  为深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协同发展要求,引导高层次人才到基层一线贡献才智,9月25日至27日,由重庆市委组织部、四川省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联合主办,重庆市人才发展中心、四川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重庆市专家服务中心、江津区委组织部等承办的川渝英才爱国奋斗研修班在江津举办,43名来自川渝两地大数据智能化、智能装备制造、金融、开放型经济、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高端专家汇聚江津,联合研修。

  3天的研修时间,紧扣“爱国奋斗”的鲜明主题,专家们既有学习又有实践,既参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设计与地方发展策略等理论学习,又走进聂荣臻元帅陈列馆、聚奎中学,聆听了聂荣臻元帅精神报告会、江津区走出的21名院士专家爱国奋斗经历报告会,还深入江津综合保税区、江津工业园区、医院一线,把脉指导大数据智能化、智能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医疗卫生发展,为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江津区实实在在地上了一堂服务区域发展、服务基层一线的实践课。川渝专家联合研修,必将成为两地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这场川渝英才首次联合研修为何落地江津?重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江津区要“当好融入主城的先行区、渝西发展的领头羊、川渝合作的排头兵”。选择在这里举办研修班,不仅源于江津坚实的产业基础,更源于江津一直以来求贤若渴、诚意揽才的坚定决心和走在全市前列的人才工作。

  近年来,江津区始终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津鹰计划”,全面构建“1+6+N”人才政策体系,保障落实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着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经济待遇、子女入学、配偶择业、人才公寓等全方位保障服务,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到江津创新创业。目前,江津区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国家级和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1个,与13所知名高校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人才总量达19.3万人。

  广开渠道引人才

  距离家乡300多公里,四川农业大学机械学专业的大学生邬嘉将职业生涯首站选在江津。他的到来,关键在于当地党委政府搭建的引才平台。

  今年3月,赶在毕业季以前,江津早早发布《2020年江津区“津鹰计划”引才活动需求目录》,面向全国广招336名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优秀人才。

  “政府搭建的引才平台,影响力、吸引力以及社会传播力,远非单个企业所能比拟。”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李民荣表示,通过“津鹰计划”引才活动,公司成功招到了心仪的研发型人才。

  为把更多人才引到江津、留在江津,江津广开渠道,打出了组合拳。

  精准聚焦按需引才,围绕重大战略、重点产业和重点行业,江津精准锁定急需紧缺存量人才,明确13个急需紧缺领域、125个紧缺专业,当期岗位需求223个,开通引才绿色通道,采用多样招引方式,最大程度简化引才程序、缩短引才周期。

  重点项目凝聚人才,实施“双招双引”工程,每年开展100余次“双招双引”活动,吸引200多批次人才团队来江津考察洽谈,签约招商项目超150个,引进优秀青年人才超过300名。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万名大学生留江津创业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00名以上、青年人才2000名。每两年开展一次“引才伯乐”评选,在引才成效显著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中评出15个“引才伯乐”,给予最高6万元奖励。

  刚柔相济汇聚人才,广泛借智借力,明确短期聘用、技术入股、智力服务、项目合作等11类柔性引才方式,柔性引进“候鸟专家”、转化技术成果。目前,江津区已柔性引进各领域专家140余名。

  充电挖潜育人才

  本次研修班,统筹安排了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内容,为学员们提供了充分的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

  “以往都是埋头做经营,这次研修让我‘抬了抬头’,从另外的角度认识了国家的发展、行业的发展,收获了很多新启发、新思路,也找到了一些合作机会。”学员重庆自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露峰说。

  人才工作既要“远者来”,更要“近者悦”。江津高度关注人才成长,坚持把挖潜作为人才工作重要着力点,多形式、分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2017年以来,江津示范性举办专家人才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培训高层次人才89名。分领域开展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精神研修班等人才研修班12期,培训人才800余人次。每年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行业人才开展专题培训,累计培训1万余人次。

  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为载体,整合江津综合保税区、区委党校、聚奎书院等优势资源,围绕“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大力弘扬抗战文化、“两弹一星”精神、院士精神,江津区着力打造人才研修基地,持续引导广大专家人才,把爱国奋斗作为自觉行动和毕生价值追求,勇立潮头、建功立业。

  优化服务留人才

  平台吸引人才,环境打动人才,服务温暖人才。

  对于政府的贴心服务,90后创业者王小媛颇有感触。王小媛创办的重庆米优贝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直播带货”,搭建网上消费平台等。之前,公司租用的场地难以满足“直播带货”业务拓展需求。了解情况后,今年,江津区政府有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不仅为该公司免费提供了场地,还为企业落实了一系列降税减费政策,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冲击。

  王小媛是江津青年人才创业的典范,也是江津优化人才服务的有力佐证。

  近年,江津密集出台人才政策,服务人才细化至创业发展、安家、住房、子女教育全链条环节,政策含金量、开放度十足。例如,引进顶尖人才最高可享受1000万元的安家补助。对引进的紧缺博士,给予最高30万元安家补助、1000元/月人才激励金、10万元的购房补贴。给予事业单位硕士研究生、体制外“双一流”硕士研究生5万元安家补助、500元/月人才激励金、最高5万元购房补贴等等。“对人才,江津可谓是求贤若渴、诚意满满。”江津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江津还全力打造了集区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镇(街道、园区)人才服务站、企业人才服务点的三级人才服务网,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2019年以来集中受理高层次人才服务事项700余件,提供人才公寓211套,让人才切实感受到尊重和关怀,真正扎根江津、奉献江津。

  研修过程中,43名学员依托专家座谈会等交流机会,聚焦川渝两地如何强化交流合作的主题,结合所学、所见、所闻、所思,畅所欲言谈观点、说想法、提建议,提出了很多助力川渝合作、江津发展的新思路、新见解,纷纷表示将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奋力开创川渝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专家观点——

  王时龙 重庆大学副校长

  江津区企业众多、工业基础雄厚,要加强支持制造业企业与高校的基础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川渝本地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尽可能靠近本地大学校区建立制造业公共应用试验中心。重庆大学工程学科、材料学科是优势学科,我们非常看重医工结合,希望加大与重庆大学医学院的合作。建议江津与川渝地区的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

  王国胤 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

  重邮将结合利用重庆市正在实施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计划,进一步为江津区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建设提供科技创新和人才供给动力。我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和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建议江津参加到高峰论坛的组织活动中,充分利用好全国(乃至国外)的大数据智能专家资源,助力江津区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的高起点高质量建设。

  梁应敞 欧洲科学院院士,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通过参观聂帅陈列馆,聆听我国“两弹一星”的故事,我们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坚持科技工作的四个面向。中学生人工智能素质要培养。川渝地区未来在重大工程、重大科学装备必将有更多的合作。江津区要大力加强川渝地区的科技协作,在前沿“卡脖子”工程方面共同攻关、共建大科学装置、协同国际合作交流,助推西部科技城乃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

  翟立新 四川汉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江津江津,人才是金”。江津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希望江津进一步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传统,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精准制定政策、凝聚人心、汇聚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人才高地。建议川渝两地开展高层次人才直接互认。

  刘杰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感染与疫苗研究室和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试验平台主任

  川渝合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次研修学习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爱国奋斗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使命感。在医疗卫生领域,我们将通过人才培养,人才输入,共建检验、检测实验室,科研课题合作等方式来提高江津医疗水平,助推江津医疗发展。

  牟鲁西 四川省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总经理

  对于老百姓日常需要的产业,应结合科技发展,对传统产业进行“固本”“培新”。江津区的企业要主动拥抱数字技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的制造赋能工具,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双城间的产业对接要常态化。

  杨海滨 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研发中心主任

  疫情加速了制造业的分布化,建议江津区抓住这一次总部经济外溢、产业转移的机会。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疫情加速了制造业的数字化,可学习佛山维尚家具,让产业与大数据紧密结合。疫情加速了制造业的智能化,可持续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智能化上面加大投入。

  杨刚 朱玉 唐楸 吕晓  

(责编:陈易、张祎)

本网专稿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原创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

原创

头图推荐

  •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 重庆奥的斯的“智博效应” 工人减两成 产能翻一番重庆奥的斯的“智博效应” 工人减...
  • 智慧社区 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与惊喜智慧社区 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与惊...
  • 党员志愿者助农收割稻谷党员志愿者助农收割稻谷
  • 轨道交通18号线隧道掘进机投入作业轨道交通18号线隧道掘进机投入作...
  • 渝中首个家庭型长租人才公寓本月投用渝中首个家庭型长租人才公寓本月投...

图片新闻

  • 花溪街道自制车贴 倡导文明驾驶花溪街道自制车贴...
  • 铜梁:莲藕产业连成线 乡村富起“一大片”铜梁:莲藕产业连...
  • 刘寒同:17年坚守渔政执法岗 守好母亲河刘寒同:17年坚...
  • 万开云同城化发展驶入“快车道”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 唐贞观时期垫江县令王才墓志铭被发现唐贞观时期垫江县...
  • 丰都龙河镇:兴产业 惠民生 促振兴丰都龙河镇:兴产...
  • 两江新区龙安路口公交站投用 居民出行不再难两江新区龙安路口...
  • 涪陵:旱地种旱稻 省力省心收入高涪陵:旱地种旱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