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 壮大产业 扮靓城乡

巫山勾画出这些亮点

2021年01月05日08:26  来源:重庆日报网
 

巫山全貌

旅游景观大道 摄/谭平

  这是一个千年古县,巫文化天下闻名;这是一片三峡热土,小三峡、小小三峡、神女景区、当阳大峡谷等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这是一方创业平台,生态旅游、重点项目等让村民做起了股东、当起了老板。

  重庆巫山,一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不但在“十三五”时期实现了脱贫摘帽,还获得了中国最美县域、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十四五”刚刚开启的时候,巫山脱贫攻坚捷报频传,生态旅游焕发生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交通出行更加便捷,城市环境更加宜居……一个个笑颜绽放的故事,让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幸福感。

  8.9万人稳定脱贫 绘就民生幸福色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好生活。”居住在工业园区公租房的低保户史学武乐呵呵地说。低保保障、临时生活困难救助、“三峡同舟工程”项目救助及“惠民济困保”等政策,让史家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动力,县里涌现出了4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9个市级先进集体和16名先进个人。不久前,在巫山县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200个集体、539名个人获巫山脱贫攻坚通报表彰。

  自2018年摘掉贫帽以来,巫山精准落实对标国家“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标准和政策,开展“大排查大比对大清理”,对“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逐户排查,重点关注“三最”(最偏远的地方、最穷远的住户、最贫困的群众)、“五类”(五保、低保、残疾、重病、孤儿)对象,逐户建立“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清单,实施清单管理、挂单销号。

  2015年以来,巫山累计整合投入资金80余亿元,实施项目3000多个,完成120个贫困村脱贫销号,2.4万余户8.9万余人稳定脱贫。

  在创新出台《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二十条指导意见》后,巫山民生保障成绩斐然:社会救助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实现“双联动”,城乡低保标准从2015年的420元/人/月、230元/人/月分别提高到620元/人/月、496元/人/月,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至1.25:1,城乡特困供养标准统一提高到9672元/年。

  康养小镇美如画 大地遍开产业花

  左观峡口气势磅礴,右赏锁龙柱幽深神秘——在巫山县曲尺乡西北部,一个绝美的摩天岭三峡云端生态康养度假区频频出现在朋友圈中。

  沪蓉高速隧道从山底穿越而过,机场快速路从南部、东部边缘穿插行,向南可远眺长江群山,放眼望去,巫山十二峰尽收眼底——摩天岭生态康养度假区的火爆,只是巫山生态康养计划的冰山一角。

  这个生态康养度假区依托巫山独有的江、山、云雨、红叶景观,着力打造中国三峡生态游憩胜地、中国生态路游体验胜地、国际山地生态度假高地、巫山云雨特色康养基地。

  蓝天白云、碧绿江水、巍巍青山……如今,巫山时时处处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2020年,巫山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46天,优良天数达标率94.52%;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主要次级河流满足水域功能要求;、森林覆盖率达62%,年平均及适游期负氧离子平均浓度均在1000个/立方米以上(每立方米上万个),成为大自然恩赐的“天然氧吧”,极为适合休闲旅游、居住和康养。

  旅客越来越多,也带火了当地产业。今年红叶节期间,村民刘大姐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巫山恋橙销售也搭车大卖,一天就有一两千元进账。

  “十三五”时期,以“1+3+2”(脆李+恋橙、中药材、核桃+烤烟、山羊)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为基础,巫山经济作物面积增长至85.6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11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中国气候好产品1个,一产业值达到44亿元,增加值达到30.6亿元。

  城乡同上一节课 就业打出组合拳

  2020年10月,南峰小学的老师把精心准备的课程,通过会议视频直播,将远在几十公里外的乌龙学校及其他乡村学校学生联系在一起,同步学习交流。

  自此,城乡小学“同上一节课”活动在巫山摁响了上课铃。“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让优秀教师在主课堂讲课,分课堂的教师根据教案辅助教学,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巫山县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5年来,优质的教育资源正在全面惠及巫山每一个城乡学子。在师资方面,坚持“强师兴教”战略,近5年补充教师1233名,引进高学历人才25人;全面落实教师医保垫底资金和农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3.1万平方米,让教师“安居授业”。

  翻开教育培训“成绩单”,一串串鲜活的数据折射出稳中向好的就业形势:2020年,县里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5500余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000余人次;通过包机、包车协助劳动力返岗4700余人;城镇新增就业3320人……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新的5年,随着更多民生工程的落地,巫山腾飞可期。

  保障吃住行 百姓幸福满

  “百姓出门就把车坐,不是客车就是摩托,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方便快捷没二话说。”80岁高龄的王光涛老人这几句顺口溜,说出了65万名巫峡儿女的心声。5年来,巫山在保障百姓吃住行方面带来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

  吃——

  打通“最后一公里” 市民喝上甘甜水

  抱龙镇青石村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方,曾经干渴到要到30公里以外去挑水。如今,这里自来水入户,解决了农户吃水的问题。

  近年来,巫山县水利局积极抢抓市水源工程三年行动机遇,建设水库10座;探索“长藤结瓜”远距离供水模式,科学调度水源,建成12个跨区域调水工程,解决了全县大部分群众有水吃的问题。

  如今,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管网入户率均达100%,保障了53万名农村群众饮水安全。

  住——

  农村危房全清零 百姓住上安心房

  如今,走进双龙镇安坪村,屹立的古树、平坦的公路、现代化农业观光生态园、青砖白墙传统房屋交相辉映,绘制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2020年8月开始,这里实施村容、村貌整体风貌提升设计,对103户村民房屋进行了外立面改造,并对一些公共设施进行了匠心独具的设计。

  5年来,巫山县累计消除农村危房31633户,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创建美丽庭院3729个;针对10540户B级和老旧砖房进行了旧房整治提升;建成投入使用公(廉)租房4477套,完成棚户区改造4160户;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0.25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80.1万平方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笔下的愿望,在巫山已变为现实。

  行——

  巫山人圆飞天梦 高铁公路建设忙

  2019年8月,巫山机场建成通航,并开通了重庆—巫山—烟台、巫山—广州、西安—巫山—海口3条航线,圆了巫峡儿女的“飞天梦”。

  郑万高铁巫山段建设全速推进,有望明年实现“高铁梦”,奉(巫)建高速、两巫高速加快建设,建成县城古城码头、大昌旅游码头,巫山港、大溪港、抱龙港正加紧建设。

  5年里,全县完成交通建设投资达287亿元。实施村级道路通畅工程1464公里,加快8条旅游大环线建设,建成旅游公路600公里,建成景观公路550公里,实现了“景景通”“城景通”。

  一个有机场、有高铁、有长江黄金水道、高速组成“七横三纵三港一场八环线八中心”立体交通网络的不断推进,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正呼之欲出。

  链接>>>

  这五年奋进有“数”

  这5年,这些不断跳动的数字,让巫山百姓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安全感——

  经济有“数”。重点完成桃花铁矿、干混砂浆、农网改造、4G/5G基站建设、乡镇天然气管网建设等23个重点项目,投资26.55亿元。招商引进清洁能源、绿色建材、消费品工业3大产业共47个项目,签约资金211.98亿元。

  帮扶有“数”。对疫情防控期间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中小企业,按照一定比例补贴社会保险费,优化返还服务,全力为企业送上纾困解难的“及时雨”。目前已向受疫情影响特别严重的23家中小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补贴,已对31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17万元。

  健康有“数”。“十三五”时期,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由规划初的1779张增加到2716张;新进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6名,引进研究生16名;建成26个基层中医馆、5个精品中医馆,共开展中医适宜技术35项,自主研发开展中药外敷、中药封包、中药枕、中药养生茶等中医外治技术15项。县卫健委筹资金1.78亿元,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购置64排以上CT、1.5T磁共振、DSA及其他高档医疗设备568台件。为乡镇(中心)卫生院梯次配置数字化X线摄像系统、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高清电子胃镜、腹腔镜及其他中高档等医疗设备102台件。投资575万元更新配置120急救车23辆。投资210万元为全县326个村卫生室填平补齐基本医疗设备。

  养老有“数”。截至目前,全县有公办养老机构30个,床位数1290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并运营37个;农村幸福院已建成并运营80个。与此同时,依托云鸿养老年养护中心,在红椿、骡坪等乡镇打造中端养老基地。

  安居有“数”。巫山县住房城乡建委建成投入使用公(廉)租房4477套,完成棚户区改造4160户,筹集人才公寓568套。实施改造提升水利公寓、移民局小区等老旧小区17个。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0.25亿元,年均增长45.0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80.1万平方米,年均增长39.79%。

  张亚飞 王琳琳 廖为民 图片除署名外由巫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