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旦华:“仙女山骑士”为景区再添风景线

2021年01月12日08:31  来源:重庆日报网
 

 

罗旦华(左)和他的队员们

  在武隆仙女山,除了秀美的风景,游客在沿途还能欣赏到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6名摩托车巡警穿梭在盘山路上巡逻服务,英勇帅气。39岁的“全国先进工作者”、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大队长罗旦华10年坚守,创新“六段式”巡逻法,创立“劳模工作室”,带领队员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这条平安路。

  护佑平安的“仙女山骑士”

  几天前,一位89岁的婆婆扶椅而坐,一位交巡警蹲地向她询问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婆婆的腰部摔伤后无法走路回家,又没有亲属陪伴,在了解情况后,罗旦华找附近居民借了辆民用车,与队友一起把婆婆护送回到了家中。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为陷入昏迷的孩子开道,护送临产孕妇就医,救援驾车时突发疾病的驾驶员……多年来,罗旦华始终把群众的事当大事,只要群众需要,无论什么困难,他总是不遗余力地想办法解决,每年救助因交通事故、意外受困和需要帮助的群众200次以上。

  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摩托车巡逻队成立于2012年,利用摩托车方便、灵活的特点提升武仙路旅游道路的交通管理工作。罗旦华主动请缨,带领着6名队员,战斗在路上。

  不论是酷热夏天,还是寒冷冬天,罗旦华每天起早摸黑,从海拔200多米到1000多米,天气易变且恶劣,皮肤成了炭色,还患上了风湿腿毛病。从事交巡警工作的10年时间里,他报废了6辆摩托车,累计骑行4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圈。

  久而久之,群众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仙女山骑士”,一个个穿戴骑行服的巡警穿梭在盘山路上,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一位旅游大巴车驾驶员在退休前最后一天专门找到罗旦华合影留念:“开大巴车多年了,每次在路上看到罗旦华才觉得心安,虽从未深聊,却似老朋友,守望相助!”

  创新探索使事故下降近四成

  随着武隆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逐年攀升的游客量以及弯多坡陡路窄的实况让武隆的旅游交通面对更大的挑战,罗旦华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他先后在海拔800米的路边搭建起“简易工作室”,摸索总结出“六分段”巡逻法,将24公里的仙女山景区沿线分为“事故易发段、观景缓堵段、商业密集段、连续弯道段、临水临崖段、直道快速段”,以重要交通路口为据点、多发事故路段为必巡点、仙女山景区公路和高速路口为套环区强化沿线巡逻,做到分段包干、定人、定岗、定责,确保各路段的交通事故在5分钟内能得到处置。

  2019年,武隆区公安局在杨叉岭路口创建“罗旦华创新劳模工作室”,这是全国公安系统唯一以全力服务游客、灵活疏导交通为主旨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罗旦华以劳模工作室为阵地,以摩托车巡防为触角,探索山区道路管理模式。

  为强化旅游交通智能化建设,罗旦华助推大数据应用,与高德地图建立了路况联动机制,创建了一套远端、中端、近端为引导的“三端分流管控法”。同时强化宣传引导,及时将景区沿线的路况信息、天气状况和安全提示推送至广大游客手中。

  实施科学管理办法后,这条旅游道路的交通事故下降近四成,旅游高峰期堵车现象也得到有效缓解,从而成为全区“安全文明示范道路”。目前,武隆旅游交通管理工作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意大利、广东、山东、甘肃等多个国内外警务部门前往考察。

  战“疫”冲在第一线

  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罗旦华第一时间前往一线,在车流量最大的G65包茂高速武隆下道口成立全区唯一的“疫情防控交通检查党员先锋突击队”,对来往车辆、人员开展疫情监测等工作。2个月他未休息一天,共检测车辆2万余台次,检测人员4万余人次,无一例漏检漏查情况发生。

  从警12年,罗旦华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面对荣誉,他说,荣誉是肯定亦是鞭策,往后将牢记“四句十六字”总要求,以只争朝夕的拼劲、以不负韶华的责任感,继续并长期坚守摩托车巡逻这一岗位,护航每一名群众和每一辆车的安全出行。

  潘锋 代晓容 图片由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提供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