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推行“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机制

“四访”连民心 群众更舒心

2021年06月10日07:19  来源:重庆日报网
 

干部深入群众家走访。(奉节县委宣传部供图)

  党员干部带头入户,送政策、解难题;教师、医生定期上门,送关爱、送健康;农技专家包片随访,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四访’访出了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6月9日,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说,在脱贫攻坚中,奉节建立起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的“四访”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如今,“四访工作法”又被运用到乡村振兴,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不仅干群关系融洽了,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党员干部带头入户

  社区自来水用起更顺畅了

  “还是干部们有办法,现在我们组23户村民轮流管水,再不会有漏水等问题,大家用水更方便了。”近日,奉节县竹园镇高治社区3组村民王新富准备做饭,拧开水龙头,自来水便“哗哗”地流了出来。

  王新富所在的村民小组位于半山腰。过去,附近的水池年久失修,水源枯竭,吃水成了困扰当地村民多年的难题。2017年前后,当地政府依托脱贫攻坚政策,对水池进行了维修加固,村民们喝上了自来水。

  然而,水池修好了,新的问题却出现了。竹园镇组织委员毛小平是派驻高治社区的“第一书记”,一次走访中,王新富向他抱怨:“供水管网出了问题,一直没人修,虽然政府建了水池,可后期维护跟不上,我们时不时还得挑水喝。”

  过去,“重建轻管”是农村人饮面临的突出问题。走访中,毛小平还发现,有的地方水费收不齐,搞得“无水可用”,村民意见很大,误以为是政府办事不力。

  “最初我也觉得委屈,可仔细想想,群众之所以有误解,是因为干群间沟通少了,信任度也就低了。”毛小平多次访民情、听民意,并将收集到的意见与村民代表、村支两委协商讨论,最终确立了“分散供水年费制、用水户轮流管理”的管护模式。

  如今,高治社区供水区域均有了“管水员”,村民们轮流管水,除了定期收缴水费外,还负责管网检修、水池清理、水质检测等,彻底解决了用水难题。“这几年,干群沟通顺畅了,干群间信任和支持也多了,干部们个个铆足了劲儿,要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毛小平笑着说。

  高治社区只是奉节县推行干部走访的一个缩影。“我们建立起领导干部带头走访、帮扶责任人定期走访、网格管理员常态走访的长效机制,让党员干部真正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通过缩短物理距离拉近了干群距离。”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奉节县已对全县31.03万户群众进行常态化循环反复走访,实现了“干部进村入户、户户必见干部”,融洽了干群关系。在走访中,奉节县还探索推行了“四议”工作法,通过群众代表评议、村民自治组织商议、村支两委会议、监督委员会审议,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教师医生定期上门

  智障儿童会念诗写字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不久前,吐祥镇龙泉初级中学老师魏辉明又一次来到智障学生小舞(化名)家中辅导功课。这一幕,让小舞的奶奶眼眶湿润了:“多亏魏老师定期上门,小舞现在不仅性格开朗了,还会念诗、写字。”

  小时候,一场大病给小舞的大脑带来了永久性伤害,使她无法正常到校上课。小舞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只有奶奶照顾她生活起居,教育成了最棘手的问题。利用教师家访的机会,魏辉明上门教小舞读书、写字,让小舞在家也能享受到有质量、有温度的教育。

  魏辉明还记得,第一次到她家中走访,小舞躲在堂屋的角落不敢看他。从那以后,他坚持每周两次家访,随着走访次数增加,小舞和他渐渐熟悉起来。魏辉明尝试着教她写字、画画,小舞也不排斥,还有些好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小舞和魏辉明成了朋友,每次走访结束,小舞都要将魏辉明送出院坝。

  “虽然脱贫攻坚让农村地区上学、看病不再难,但由于基础薄弱,教育、医疗依然存在短板。”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他们将教师家访、医生巡访也纳入“四访”机制中,为当地百姓送去更多关心、关爱。

  奉节县8300余名教师利用下班、双休日等时间,对学生逐一进行家访,通过沟通学生教育方法、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等方式,关爱学生成长。同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无法随班就读的适龄少年儿童开展每周“送教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全县教师已累计送教1.6万余人次。

  同样,在医生巡访中,奉节县由“县级专家、乡镇医生、乡村医生”组成的“三级医师队伍”深入田间院坝,分重点、分批次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留守儿童、65岁及以上老人以及低保特困人群等提供上门巡访,建立起“乡村医生常态送诊、乡镇医生定期问诊、县级医生集中义诊、市县专家远程会诊”的长效机制,让群众小病少跑路、大病少花钱。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县累计救助已脱贫户患者1.2万人次,减免医疗总费用6000万元,农村卫生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农技专家田间指导

  村民脐橙卖上好价钱了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目前,奉节县已形成低山脐橙、中山油橄榄、高山“中药材、蔬菜、烟叶”为主导的“三带”特色产业,有效优化了“土豆红薯当主粮”的传统产业结构。然而,产业有了,如何让农产品提质增效,又成了当地政府思考的问题。

  “我们开展农技随访,就是实行专家包片服务,为乡镇特色产业保驾护航。”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他们从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抽调技术力量,组建起科技特派员,将新技术、新品种带到农业生产一线;另一方面,组织乡镇技术员包村联户,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技术、教方法,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

  初夏时节,永乐镇大坝村,脐橙种植大户余世界正忙着追施壮果肥。去年,他的脐橙卖出了每斤6元的好价钱,“这多亏姚主任的指导,脐橙品质大幅提升,价格才涨了好几倍。”余世界乐得合不拢嘴。

  余世界口中的姚主任就是永乐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姚军。脐橙是大坝村的主导产业,全村共种植了13000亩脐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脐橙树。作为定点帮扶的农技员,姚军每周都要进村入户,指导村民进行脐橙管护。

  在随访中,有种植户向姚军反映,“虽然脐橙产量上去了,却卖不起价钱,辛苦一年还是没啥赚头”。“事实上,主要原因还是技术没跟上。就拿施肥来说,过去,果农多以撒施为主,这样不仅肥料利用率低,还容易让果树根系上浮,降低根系抗干抗冻能力。”姚军坦言。

  眼下正值脐橙追肥时节,姚军每周都会深入田间果林,手把手教村民将撒施肥料改为环施、沟施等。

  不仅是脐橙,这几年,依托农技随访,奉节农业逐渐走上“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特色高效之路,经统一包装后的各色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农技人员上门随访8300余人次,组织技术培训86场次,发放技术资料1.2万份。一季度,奉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7.3%。

  “我们将继续推行‘四访工作法’,做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让乡村振兴的惠民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在奉节打造更多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乡村。”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左黎韵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