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

打造科室优秀团队 不负党员初心本色

2021年08月09日18:16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重庆8月9日电 “晚上值班熬夜是常事,遇到不忙时能睡一会儿就很满足。”对于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陈玺来说,24小时监护、守住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她的使命。

  自2004年毕业后,重症医学科就成了陈玺的第二个“家”,她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科室,作为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她不能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恪尽职守 无愧患者信任

  “节日快乐。他可以自己上轮椅了,永远忘不了在最艰难的日子有你们不离不弃,走到今天这一步太不容易,感谢你们。”患者赵军(化名)因颅内出血导致多器官衰竭被送到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本决心转院的家属,看到科室医务人员在救治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强烈责任心和暖心服务后,选择留了下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治疗与照顾,患者恢复清醒出院。

  在回家疗养康复期间,陈玺经常电话随访,指导家属如何照顾患者饮食起居。来往之间,陈玺与患者及家属的心贴得更紧了,每当收到对方发来的节日问候与表达感谢的信息,她都深刻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感动患者,而是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感动了我们。”

在病房守候患者。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担任重症医学科联合党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后,陈玺除了主持科室管理工作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业务诊疗外,陈玺每天到病房,根据病人的情况为其指导用药、饮食、康复等,关心着每一位患者的情况。“有时为了应对突发状况的发生,陈玺几乎每晚都守在病人身边,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为止。”科室护士小莉说。

  多年来,尽心尽责、无愧患者信任是陈玺对自己,也是对科室医务人员的要求。“夜晚往往是关注的薄弱环节,很多患者容易发生突发状况,患者能否从重症监护室走出去,就是对我们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检验,我们就应该时刻打起精神,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大意。”陈玺表示,患者永远是第一位,要时刻谨记自己医生、党员的身份,才能真正做到恪尽职守,无愧于心。

  引领发展 打造过硬医疗团队

  某日,张秀(化名)因车祸压伤左下肢截肢后,急性肾功能不全被送重症医学科,当时感染部位多、全身情况差,已出现多个器官功能障碍。进入重症医学科后,陈玺迅速组织科室团队人员成立治疗小组,制定治疗方案。在良好的团队协作治疗下,张秀病情逐渐稳定,转危为安。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都是危急重症,随时可能出现突发状况,对科室医护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水平、处理危急重症的能力都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打造优质服务团队上,作为重症医学科联合党支部书记、科室负责人,陈玺以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为重点,建立完善了科室管理和学科建设机制。

  多年来,陈玺致力于提高自身临床工作水平,坚持不懈地学习专业知识,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在学成后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重症基础理论、设备应用、急救专业知识、病人精细化管理等。在引进4名硕士研究生为团队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还分批派科室医务人员到国内有名医院进修学习,从各方面提高科室人才技术和服务水平。

陈玺与科室人员讨论患者病情。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在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陈玺带领科室人员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包括纤支镜肺泡灌洗、俯卧位通气、经皮胃造瘘和血浆置换等,其中多项技术在区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为守好患者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陈玺对科室团队的科教工作非常重视。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带领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3年来,重症医学科共发表医学论文5篇,其中SCI1篇,专利5项,大大提高了科室的教研水平,为打造科室重点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只有致力于打造专业知识过硬的团队,科室才会有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更好地迈向新台阶。”陈玺谈到,如今,重症医学科在各方面不断提升,成为全院各科新技术、新业务和疑难杂症大手术开展的坚强后盾,也为全院各科室重症医学患者的健康发挥着保驾护航作用。

  坚定信念永葆党员先进本色

  “作为党员是一份光荣,更是一种责任。”在陈玺看来,在重要关头,党员总是冲锋在前,“我也想在需要时能站在一线,运用自己的所学与专长去诊疗更多人。”

进小区为社区居民义诊、普及健康知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入党以来特别是担任党支部书记后,陈玺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时时事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持党建业务两手抓、两促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她把专题学习、政治引领、宣讲培训及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景点,重走长征路,带头深入社区、学校、养老院进行义诊、体检、健康宣教,发挥出了一名党员、支部书记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多次被上级表彰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党务工作者。”

  对待病人,陈玺始终保持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态度。“这些,都是受老师周健的影响。”据陈玺回忆,周健是一个不在意形式、只管踏实做事的人,为了更好的照顾病人,有时在医院一住就是二、三个月。“每次问他为什么时,他都说因为自己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

  正是在周健的影响下,面对患者及家属类似“有没有必要继续治疗下去?”的提问,陈玺都会认真的回答道:“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要放弃。”一有空闲,陈玺就会坐到病床旁边陪患者讲话,哪怕有些病人不能说话,她也会讲给他们听,因为她坚信“好的心态也是战胜疾病的一味良药”。

  “‘生命相托,永不放弃’是老师对我的教诲,更是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的操守,我会以一生的行动去践行。如今科室队伍不断壮大,能力水平不断提升,我们更要不忘‘救死扶伤’的初心,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宗旨,努力为医疗服务事业献出更大的力量。”陈玺说。(陈琦、宋晓鸿)

(责编:陈易、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