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要闻

江津区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救心高速路” 托起“心”希望

2021年08月10日18:05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重庆8月10日电 2021年4月23日,江津区中心医院通过第三批次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正式挂牌“中国胸痛中心”。

  历经5年创建,医院通过不断完善救治流程、修订相关管理制度,本着“先救治后付费”的原则,建立起了通畅的院前、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并与江津区120指挥中心及13家基层医疗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区域网络协同救治体系,为胸痛患者争取到黄金抢救时间,托起“心”的希望。

专家现场指导。江津区中心医院供图

  守护“心”健康 搭建“救心高速路”

  据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在《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心血管疾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

  “一直以来我国因为胸痛导致去世的人数比较多,所以国家卫健委提出要求建立胸痛中心,因此几年前医院就启动了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江津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付世全介绍,胸痛患者包括非致死性胸痛和致死性胸痛,其中致死性胸痛则包含了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

  付世全认为,胸痛中心是一项利民建设,因为它能够快速抢救胸痛患者,节省救治的时间。为保障胸痛患者的生命安全,填补江津区胸痛中心的空白,江津区中心医院于2016年启动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2017年中心正式开始运行,心内科与急救部、胸心外科、呼吸科、消化科、导管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多个学科合作搭建诊疗团队,开通绿色通道,不断规范制度流程等,并分别由医院院长孙贵银和副院长李锋担任胸痛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

  自2017年至今,江津区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累计接诊急性胸痛病人约4500余人次,其中共救治急性心梗病人约900余人次。

  黄金抢救时间 打开生命绿色通道

  熬夜似乎成为了大多数年轻人的习惯,但熬夜带来的健康危害却被太多人所忽略。

  “熬夜上网,导致胸痛了一个多小时了,来院后走我们的绿色通道,由120急救车直接送到导管室,刚到导管室呼吸心跳就停了。”即使时间久远,付世全仍旧清楚的记得一个20岁的退伍青年因为熬夜导致胸痛而被紧急送往江津区中心医院。

  面对突发情况,胸痛中心团队立刻为患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五分钟后患者心跳呼吸恢复正常。付世全说:“如果当时患者还去其他科室检查、诊断,那么救治的最佳时间就会被错过,但是经过我们绿色通道的快速抢救,患者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江津区中心医院,凡是胸痛患者都必须先到位于急诊科的胸痛中心门诊就诊。为了判断患者是否为心源性胸痛,门诊医生会在10分钟内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若怀疑为心肌梗塞,则会在20分钟内进行血液查询,一旦确诊,门诊医生则立即通知胸痛中心团队为患者进行救治。

  自胸痛中心建设以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冠脉介入手术球囊开通闭塞血管的时间,从原来的90分钟缩短到50-60分钟,而最短的一次治疗时间更是低至30分钟。

  经介绍,心肌梗塞的院前死亡率高达50%,但经过院内治疗后,死亡率则降低至3%,因此积极将患者送往院内治疗才能够大幅度减少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和经济负担。

  付世全表示,为了胸痛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治,医院各主要通道处都张贴了醒目的标识,力求让胸痛患者通过醒目的标识尽早到达胸痛中心,得到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

专家现场指导。江津区中心医院供图

  同城救治圈 打造胸痛网络救治体系

  “我们这边有个心肌梗塞的患者急需转院治疗!”在为胸痛建立的微信群里,一条求助消息突然出现。一名六十多岁的男性患者在乡镇卫生院被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因此被紧急送往江津区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经检查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患者被120救护车以最快的速度转运至江津区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的每一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此时的患者已经出现血压低、面色苍白、浑身湿冷的状态,生命体征十分不稳定,救治刻不容缓。被送往导管室后,医护人员在30分钟内为患者完成了手术,成功拯救了患者的生命。

  “我们会去往各个乡镇卫生院为当地的医生进行胸痛知识的培训,并建立了微信群,一旦当地的患者发生了急性心肌梗塞,他们就能够通过这个微信群发送患者的相关信息,我们在导管室也可以做好做相应的准备。”付世全介绍。

  通过胸痛中心的成立以及基层医院网格化的建设,江津区中心医院提高了对胸痛患者的诊疗水平,也促进了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建设,降低了江津地区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更好地造福了老百姓。

  下一步,江津区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将以“中国胸痛中心”为契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巩固现有建设成果,持续加强中心建设和质控管理,更加高效、规范地做好胸痛患者救治工作,将“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的理念践行到底。(陈琦、刘林杰)

(责编:陈易、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