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中心医院:夯实科学研究基础 助力临床医疗发展
人民网重庆8月13日电 8月12日上午,江津区中心医院举行科研教学及规培基地综合楼工程开工仪式。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医院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培养合格医疗卫生人才提供良好条件保障,为推动医院实现医、教、研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开工仪式现场。江津区中心医院供图
保障科研教学稳步提升
“该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医院顺应国家医改、探索医学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医院开展医学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上午9点,在开工仪式上,江津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孙贵银表示,科研教学及规培基地综合楼的建设将彻底改变医院没有中心实验室、研发中心以及科研教学条件简陋的现象,为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展开招生和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据悉,作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国家级爱婴医院,江津区中心医院承担着本地区150万人及周边四川、贵州等省市群众防病治病的工作。除此之外,医院还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包括承担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重庆医药高等院校的实习任务,还承担西南医科大学和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个专业3个班的理论课教学,医院也是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据了解,新科教大楼将以保障江津区医疗卫生建设发展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搞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和江津区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以满足全区住院医师规范化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医学人才培育的力度,提高全区医学教育理论和研究水平,促进医院医学学科建设,推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目标。
大楼效果图。江津区中心医院供图
助力科研人才梯队培养
面对新大楼即将动工建设,江津区中心医院科教外事部主任曾闽榕显得格外激动。“实验室对科研人才开展工作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即将拥有自己的中心实验室,建成之后我们的科研人员再也不用去外面做实验,在自己医院就可以开展实验工作。”曾闽榕说。
虽然没有参加开工仪式,但醉心学术研究的神经外科医生温跃桃也十分兴奋,他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科研人。目前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文章4篇和中文核心文章3篇;参与SCI文章4篇;在投SCI文章3篇;拥有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项;成功申报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局)项目一项,并于今年申报了国家青年科学基金。
“我们现在的科研条件相对薄弱一些,但是医院对科研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新大楼建好后对提升我们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温跃桃表示,受限于现有的条件,他如今的工作主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效数据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有时为了更好的完成科研工作,他需要到外面借实验室开展一些科研工作。新科研教学大楼修好后这些问题都将被解决,届时,他将更加致力于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转化到临床实践上,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除了拥有本医院的实验室,新的科研教学及规培基地综合楼还规划出了独占一层楼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以后能够来参加培训的医师们提供更加优越的学习条件,为培养江津地区医学人才带来益处。
科研临床双轮驱动 促高质量发展
曾闽榕表示,智慧化也是新科研教学及规培基地综合楼的亮点之一。教学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手机管理平台准确掌握给学生理论授课的的情况,不论是教师的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的课堂纪律等都能随时进行监管。同时,每间智慧教室都拥有直录播功能,即使有学生因事未能上课,但也可以通过回放课程视频学习当日知识。在公众平台上,高质量的课程还将得到推送,以供其他教师和学生学习。
科研工作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医院的科研水平、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是衡量一所现代化医院医疗和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江津区中心医院在全力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同时,还坚持“科教兴院”方针。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科研平台建设,2020年科研经费投入1930734.5元;高度重视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创新管理思维,完善管理制度,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作为江津区域的医疗龙头单位,江津区中心医院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与医疗教学的协调发展,持续深化科教工作。近3年来,医院科研立项共140项。其中厅级项目119项,省部级项目21项;发表论文482篇,包含SCI 22篇,CSCD 22篇。主编专著15部,获实用新型专利59项。招收住院医生规培学员177人、助理全科医生规培学员70人、护理规培学员190人。拥有硕士生导师16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9人,留美博士后1人,硕士研究生181人,高级职称人数184人。医院还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如今拥有17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1个重庆市级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现已形成招收硕士研究生、规培生、大班理论课学生、进修生和实习生的完整教学体系。(陈琦、刘林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