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渝北获评国家“两山”基地
人民网重庆10月14日电 14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了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重庆市渝北区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庆又添新“样本”。
渝北矿山公园。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委供图
渝北大盛青龙村。姜智勇摄
风景美 昔日废矿坑变人间仙境
近日,走在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可见矿山绝壁高耸,绝壁之下一个个矿坑宛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其中,碧水静谧、晶莹剔透,仿佛走进人间仙境。
但在从前,这里还是一个废矿坑。近年来,渝北区践行“两山”论,先后投入1.5亿元,累计种树40余万株,消除边坡隐患54处,对矿山开展生态修复和矿山公园建设,使废弃矿山重现盎然生机。
不仅如此,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沿御临河,设计了滨河景观步道,恢复水码头景观,修建亲水人行栈道和水边亭榭,对现有的荷塘进行提档升级,营造出依山傍水的田园风光。
这些都是渝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例证。在2019年成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基础上,渝北充分利用“三山两江两河”自然生态资源,印发了《渝北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规划(2020-2025年)》《渝北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照进现实。
2020年,渝北空气优良天数达335天,优良天数比例达91.78%,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优良,辖区国控、市控水质监测断面全面达标,全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如今,渝北城区有160多个大小公园星罗棋布,建成区绿地率超过了45%,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渝北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增添了“底色”。
渝北碧津公园。姜智勇摄
渝北国博中心。姜智勇摄
产业绿 以临空经济集聚促进产业绿色化
既要“山水美”,更要“产业绿”。近年来,渝北持续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来转变生产方式,做大做强“绿色GDP”。2020年,渝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2%,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6%,“双创”指数和综合科技竞争力持续保持重庆第一。
目前,渝北已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市最大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和进出口基地、创新资源集聚发展新高地。依托“两山”基地的建设,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极大减少了资源消耗量,大幅提升了环境承载力。2020年,渝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分别比5年前下降16.7%、25.17%。而在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方面,渝北2019年较4年前减排比例达14.83%、18.05%、14.5%、31.4%。
同时,渝北让美丽风景催生美丽经济,通过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推动“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
渝北周家山。姜智勇摄
渝北中央公园。姜智勇摄
群众富 绿色经济为群众带来真金白银
绿色经济的发展,也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今年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开园后,很快以其良好的生态风光吸引了40万人次游客来访,成为了周边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自公园试营业以来,已吸纳周边村民400余人就业和创业,人均增收约2万元。
在渝北玉峰山,1000多亩的樱桃基地惠及农户300余户,每年可为每家农户增收2-3万元。
依托于绿色经济的发展,渝北的人们收获了真金白银。2020年,渝北全区依靠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49.87万人次,带动农民增收9.6亿元。在重庆,“绿水青山”成了群众的“金山银山”。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好图景正徐徐重庆大地上铺展开来。(刘政宁、谢佳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