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龙驹镇灯台村:帮扶结硕果 羊肚菌试种成功

羊肚菌长势喜人。周力巨摄
三月的龙驹镇灯台村,成片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村里食用菌基地的菌棚里,一朵朵新鲜的羊肚菌早已破土而出,鲜嫩肥厚,长势喜人。
种植基地。周力巨摄
“这些是由村里智富森华农业专业合作社最新试种成功的羊肚菌,有的已经巴掌长了,来年就可以大面积种植咯。” 3月23日上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驻龙驹镇灯台村第一书记向凤玲正带着小筐、拿着小刀,小心翼翼地采收着羊肚菌。据她介绍,此次羊肚菌的试种成功,代表着医院的帮扶成果再次落地开花。
助力乡村振兴,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接续做好灯台村的帮扶工作,继续派驻驻村工作队和无偿借款6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
近一年来,医院在牵头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是创新引领合作社获得了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致富密码”,在小小的菌种研发培育上下大功夫,解决了高端菌种“卡脖子”的难题,助力食用菌产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此次培育成功的羊肚菌,相比起合作社现有的香菇、平菇等菌类更“娇气”,是个“小心货”,对土壤、海拔、气温、湿度等各方面要求较高,菌种培育及种植管理难度更大,目前市面上购买此类菌种每亩大概需花费7000元左右,技术人员自行培育的菌种成本只占其四分之一,作为目前全区首家成功培育的村级合作社,一套成熟的研发流程现在已经掌握在灯台村自己手里,村民致富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羊肚菌成功种植只是医院创新帮扶灯台村食用菌基地产业迅速发展,探索高端产品战略和丰富产品线的一个缩影。
2021年,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调研分析市场,在合作社现有香菇、平菇、大球盖菇和西瓜、南瓜、冬瓜等大众成熟农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尝试成功培育菌种生产了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种“榆黄蘑”(俗称:黄平菇),经过试种成功,已经由当初的几千袋菌袋发展为今年四万袋左右的种植规模,目前已经进入量产期。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创新,合作社的成功发展不是偶然,离不开帮扶单位与村干部一起勇开新局、为民造福奔小康的决心和初心。去年11月,因为成效显著,该合作社还被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评为“市级示范社”,在年底时村委会也连续三次全镇21个村居综合评比第一名,一系列肯定和荣誉的获得,极大地鼓舞了村合作社带领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信心。
“今年灯台村合作社将完成各类菌袋50万袋、瓜果100亩的种植规模,销售额将在去年385万元的基础上突破500万元,同时也会拓宽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进一步加强与美团、拼多多等大型销售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将持续为广大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面对记者采访的镜头,年青的村支书林森底气十足的讲道。“目前我们又在准备培育新品种黄木耳菌种的原材料,下半年就能见分晓了。展望明年我们将大面积种植羊肚菌,合作社产值有望突破千万。”
“在这务工不耽误带孙子,一天至少能挣50元。年纪大了,在这务工收入稳定。”正在干活的村民张大姐喜滋滋地说。
产业兴,百姓富,乡村振兴才能真正“活”起来。放眼望去,如今的灯台村产业兴旺了,村民富裕了,村子也更美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将继续深入帮助灯台村进一步提升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谈起未来的发展,向凤玲信心满满。(向珊)
来源:万州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南岸:杜鹃花绽放 漫山遍野春意浓
- 人民网重庆3月25日电 (陈琦、刘祎)近日,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放牛村的百亩杜鹃花在林荫下竞相绽放,漫山遍野美如画。一簇簇造了型的杜鹃花宛如一个个彩色的大蘑菇,颇有些“绿野仙踪”的味道。…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