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机器人“显身手” 推动手术微创化

完成10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需要多久?1033天。这是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肠道(疝与腹壁)外科给出的答案。
近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中心手术室,一位升结肠肝曲恶性肿瘤患者选择了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系统为她做手术,该例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的顺利结束,标志着该院肠道外科熊德海教授团队实现机器人手术突破1000例。
据了解,熊德海团队自2019年6月29日开展第一例机器人手术以来,至4月26日计1033天,顺利完成了机器人手术1003台。
“机器人手术在临床上具有更小创伤、更少出血、更快恢复、更高安全性等优势,尤其肠癌患者对术后少痛苦、快康复、出院早等真切体验的传播与影响,很多后来的患者都主动要求机器人手术。” 熊德海主任说。
2021年10月,一位李姓患者因诊断为家族息肉病伴多灶区癌变,需尽快进行全结肠切除。经过认真分析评估与相关准备,患者接受了机器人辅助全结肠切除术。术后,患者和家属惊奇发现:腹部只有几个小孔就成功完成了手术,非常满意机器人的神奇表现。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相比于传统手术、腔镜手术,有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等技术优势。”熊德海介绍,在经历了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后,如今外科手术又迎来了机器人手术这一标志性阶段。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不仅克服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不足,还使手术的微创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机器人手术把以前高难度、甚至难以完成的手术变得更简便与可操作。”熊德海表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增加了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能性、增加了全腔镜操作的普遍性、增加了经自然腔道(无辅助切口)取标本的简洁性。
同时,由于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术后护理难度降低、住院天数缩短、相对传统手术方式更加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整体费用的性价比,从而减轻了患者家属的陪护压力、在病区更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减少了团队人力资源成本。
“1000例机器人手术只是新的开始,我们在运用医疗高科技惠民的同时,树立‘一切从病情出发,一切为患者着想’的理念,让既智能化又人性化的‘达芬奇机器人’发挥到极致,为更多库区患者能看得起病、治得好病。”熊德海表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把肠道外科手术推向了快捷、精准、安全的智能化新时代,库区患者可近距离享受到高科技福利。 (向珊)
来源: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第一所市属三甲妇女儿童医院挂牌成立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揭牌仪式现场。院方供图 人民网重庆4月29日电 (陈琦)今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正式挂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这意味着重庆第一所市属三甲妇女儿童医院正式成立,标志着重庆市妇幼保健工作迈入新阶段。…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