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

重庆很多地方叫头塘二塘三塘 其实与水塘无关

2022年05月20日06:58 | 来源:重庆晚报
小字号

  重庆以“塘”为地名的,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南岸区的二塘了。轨道交通3号线就有一个二塘站(现改名重庆交通大学站),它夹在六公里站和八公里站之间。无数市民不禁要问,二塘是两个水塘的意思吗?

  塘是古代驿站名称

  5月18日上午,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了第二届“重庆地名大会”。这个大赛的举办,源自于四川外国语大学地名研究中心的成立。这是一个专门从事地名研究的科研机构,致力于地名语言文字研究以及地名资源、地名文化等。

  “其实二塘的塘与水塘毫无关系,而且重庆也不止有一个二塘。”四川外国语大学地名研究中心主任周文德教授介绍,重庆的“塘”字地名,除表水塘意之外,还有一类与水塘无关,而是古代的驿站名称。

  从明代以来,军事情报被称之为“塘报”。所以,送军事情报的人休息和换乘驿马的驿站便称之为“塘坊”。从中心城市出发,第几个驿站(塘坊)就称作几塘。

  地名背后的文化底蕴

  以重庆中心城区往合川区方向为例,头塘也就是一塘在浮图关,就是现在的大坪,二塘、三塘、四塘就是如今的沙坪坝区白崖、金刚坡和四塘村,五塘在青木关,六塘、七塘、八塘在璧山,而九塘、十塘在合川。

  另外,重庆往其他出城方向也存在相同的塘,轨道交通3号线重庆交通大学站所在的二塘,便是重庆往贵州方向的塘坊。

  “地名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的地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重庆的红色地名更是深远厚重。”周文德介绍,以本次“重庆地名大会”同学们的考题为例,20世纪30年代,在黔江区,红军与当地百姓同心协力,横渡阿蓬江的故事在一个渡口上演。现在,为了纪念浓浓军民鱼水情,这个渡口已经被当地老百姓改名叫做红军渡。

  据了解,本届“重庆地名大会”是以“畅游红色故土,探寻地名文化”为主题,让同学们更加了解重庆的红色地名。

  “地名,作为一种地区符号,不仅是历史长河中独特的家乡记忆,更是凝聚一方人文底蕴的深刻标识。”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祝朝伟表示,重庆作为一座红色城市,它的地名蕴含着独特的红色文化内涵,承载着独特的时代使命。深度挖掘地名背后的红色故事,不但延伸了专业文化课堂,同时可以更好地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轨道站取名要遵循历史

  二塘站(重庆交通大学站)为什么没有像四公里和五公里取名方式那样,直接叫七公里站?

  重庆轨道集团有关人士说,这里的轨道站曾取名二塘,主要是为了遵循历史,市民好找易记。

  该人士说,给轨道站点命名,是一件相当考究的事情,要召开多次会议,要根据历史地名信息,具体地理位置,邀请地名专家进行论证,最后由市政府来命名。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报道

  新闻链接

  关于“二塘”的三种说法

  1水塘说,因有两口大堰塘得名

  记者十多年前曾对此进行过求证。时年48岁的刘幸福曾经是二塘村11社的居民,出生后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他说,“小时候听爷爷说,我们这里曾经有两大口堰塘,水很深。”

  2祠堂说,曾是大户人家第二故乡

  在路边散步的金素珍婆婆,很热心地说起二塘地名的来历。时年68岁的金婆婆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大户人家,每年4月向族人发出邀请,在这里的祠堂开清明会。因为这里是这户人家的第二个故乡,所以大家把这里取名为二塘,大概是第二祠堂的意思。具体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因为年代久远,金婆婆记不起来了。

  3驿站说,在明清时期曾是驿站二塘

  当了几十年村干部的二塘村村委会副主任杨永寿说,以前二塘村属于九龙坡管,从六公里到交通大学这一带,下至江边,后至山脚,都属于二塘片区。杨永寿说,他曾经听到一大学老师说过,明清时期,这里是第二个邮塘,所以叫二塘。二塘以前有条老街,有好几百米长,清一色的穿斗老房。这里总是很热闹,来茶馆酒馆铺子的顾客,常常闹到深夜。

  重庆尾字带“塘”的地名

  市民政局调研员陈功述说,在整个重庆,尾字带“塘”的地名还真不少,如头塘、七塘、八塘、九塘、十塘,都是历史传承地名。所谓塘,就是驿站,是官方传递文书的枢纽。在明清时期,重庆去成都,从江北城旁边的溉澜溪出发,第一个驿站是头塘,到成都有72个塘。不过,塘和驿站是有区别的。驿站与驿站之间,相隔距离是50里。而塘与塘之间,相距15里。目前,具体位置比较明晰的有头塘、六塘、七塘、八塘、九塘、十塘。头塘在江北溉澜溪;六塘、七塘、八塘在璧山,都是乡镇;九塘、十塘在合川,也是乡镇。“南岸有二塘,也是驿站。三塘、四塘、五塘的地理位置无法考证,目前没有准确说法。”陈功述说。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重庆大足:映日荷花别样红
  人民网重庆5月20日电 (胡虹)眼下正值初夏,踱步重庆市大足区五星社区的“十里荷棠·山湾时光”,一栋栋木栏青瓦的农房在晴空下错落有致,依次排开,满池碧水波光粼粼,一片片荷叶在阳光下迎风起舞。但在两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和周边乡村没有任何差别。…
有一种重庆人的幸福,叫“开往春天的列车”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时,一列列轨道列车“穿行”在浮图关半山崖线步道附近那片花海之间…… 重庆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从重庆开向世界”,不仅引来市民游客拍照打卡,也让华春莹发文点赞,向全世界推荐。 华春莹点赞截图 从引进单轨技术,建成中国西部地区首条城市轨道交通,到建成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单轨交通系统,再规划到2035年重庆轨道交通形成“22线一环”……山城市民不仅实现了轨道出行的梦想,轨道交通也成为了这座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为市民的生活增加了几分小确幸。…
提升发展能级 成渝携手推动人社事业协同发展
  人民网重庆5月19日电 (陈琦、刘敏)19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与成都市人社局“云”签署了《成渝双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协议重点围绕就业、社保、人才三大板块公共服务及和谐劳动关系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12条合作事项,助力提升成渝“双核”吸引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打造两地人社同频共振新格局。 合作协议“云”签署现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