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藝三“jia”演員同台演抗疫新劇

2020年11月11日08:37  來源:北京晚報
 

  11月11日,由李龍吟編劇,任鳴、唐燁導演的北京人藝抗疫題材原創大戲《社區居委會》將在首都劇場首演。巧的是,劇中演員有三位“jia”——傅迦、雷佳、楊佳音,更巧的是,他們進入人藝都已經是第十五個年頭了,都參演過不少劇目,都已經成長為北京人藝的中堅力量。舞台上,他們為一個個角色賦予鮮明的個性和豐盈的靈魂﹔舞台下,他們謙遜敬業,內心充滿了對劇院和戲劇藝術的無限熱愛。

  資料圖 記者 白繼開 攝

  傅迦:演戲這麼多年第一次把臉藏起來演

  剛剛演完《家》,這次又投身《社區居委會》。傅迦在戲中扮演的是居委會裡年齡最大的社區工作者陳文奎,“我給這個人物設定了一個老實人的人設,勤勤懇懇工作一輩子,愛家愛媳婦,跟我在《家》中飾演的那個浪蕩子弟剛好截然相反。”除了設計人物的性格,傅迦還給自己這個人物外形上設計成一直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口罩蒙著臉。“因為這個人物很老實聽話,所以戲中孫醫生援鄂之前對他說的話‘要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保護別人’,他牢記在心。這也是我演戲這麼多年,第一次把自己的臉藏起來演。如果不是第一幕還露了一下臉,可能演完整個戲,觀眾都看不出來我是誰。”

  每次排練,傅迦都會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又憋又熱,每場戲排完都是大汗淋漓,甚至還會因為缺氧而感到頭暈惡心,但他說:“我必須每次排練都這樣全副武裝,這樣正式上舞台演出時才能適應。”

  疫情期間,傅迦就一直想要為抗擊疫情做點什麼,他甚至到地鐵站報名參加志願者。這次原本要外出拍戲,但聽說劇院要排這麼一個抗擊疫情的戲,而且前后還要演《家》和《古玩》,所以他推掉了十來部影視作品的邀約,踏踏實實留在劇院演話劇。他說:“這應該是老天爺安排好的,讓我想要為抗疫做點事情的心願能夠得償所願。這個戲是我們大家邊排練邊創作出來的,每個人都為劇中的情節和人物獻計獻策,共同把這個戲給立起來。這是我來劇院15年,第一次遇到的情況。這個戲真的挺好玩的,因為裡面的台詞很多是我們自己設計的,所以觀眾會覺得就像是長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一樣,很接地氣兒,很生動。”

  傅迦2005年進入人藝,參演的第一個戲是《白鹿原》,之后又陸續出演了《寇流蘭大將軍》《哈姆雷特》《鳥人》《窩頭會館》《家》《古玩》等不少經典之作,基本沒怎麼跑過龍套,演的都是“一個是一個的角色”。對此傅迦表示特別感恩:“我覺得我真是趕上好時候了!”問他最鐘愛哪部作品哪個角色,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實話,每個都像是自個兒的孩子,沒有不愛的!因為每一個戲每一個人物我都是發自內心去演的,每句台詞每個字都是發自內心去說的,所以有時候導演要刪我的戲,我都挺難受的。”雖然有些戲已經很長時間不演了,但傅迦還能把裡面的台詞背得滾瓜爛熟,並且沒事兒就會背台詞,他說:“你得經常看看你的‘孩子’啊!”語氣中滿滿都是對戲、對角色的熱愛。

  這些年,傅迦在影視劇方面也很有成績,參演過《家有兒女》《咱們結婚吧》《慶余年》《下一站,幸福》等多部熱播劇,還跟宋丹丹拍過很受歡迎的短劇《愛情來電顯示》,但他把工作重心還是都放在劇院、放在話劇舞台上。即便在外面拍戲,他想的也是:“如果我更有影響力更有號召力了,對劇院吸引觀眾也是好事嘛!”

  雷佳:我在人藝沒走過彎路,每個戲都有收獲

  雷佳在《社區居委會》中扮演的是下到基層的社區專員李愛民。“他在居委會裡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是從街道下到基層的下沉干部,在工作方面有著上傳下達的責任。為了塑造好這樣一個角色,我們去了好幾個地方體驗生活,了解這些社區專員的工作和生活,我發現他們真的很不容易,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非常瑣碎,要為老百姓解決很多問題。”

  體驗生活過程中,讓雷佳感受特別深的是,這些社區工作者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巨大作用,干的都是臟活累活,不僅幫助大家解決隔離期間各種生活問題,還要解決特殊時期人們的心理問題﹔最開始沒有充足的防護用品,排查工作中就隻能靠和大家保持距離的方式,冒著風險堅持工作。“他們其實也都是普通人,是平凡的英雄。老百姓在疫情期間把他們當成了主心骨,相當於把生死安全都交到了他們手中。所以我也會盡量把這個人物塑造得比較生動,有人情味兒,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他們的工作。”

  從2005年進入人藝,雷佳在人藝已經演了幾十個戲。僅2008年話劇百年一年,他就演了200多場戲。“那個時候剛進劇院沒多久,參加了好幾個劇組,常常是上午排一個戲,下午排一個戲,晚上再演一個戲。我一進劇院就跟了四個戲:《李白》《屠夫》《我愛桃花》和《全家福》,等於是古今中外、大小劇場全有,鍛煉特別大!”雖然有些戲只是在裡面跑龍套,但雷佳覺得很值!“我基本上跟人藝現在的導演都合作過,各種風格都有,更幸運的是,因為演過《屠夫》《甲子園》,所以和很多老藝術家都合作過,各種大神都見到了!”

  對於雷佳來說,每個戲每個角色都會讓他很有收獲。“我每年年底都會做總結,看看自己這一年都演了什麼,每個戲都有什麼收獲。像《茶館》這樣的戲,我每年在台上也是邊演邊學,不斷去豐富自己。”每一個角色,雷佳都會用心揣摩,即便是別人之前已經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他也不會去模仿,而是融入自己的個性和理解,讓人物真正成為自己的創作。

  對於自己在人藝的成長,雷佳由衷地說道:“我很幸運,從入行到現在沒有走過什麼彎路,到什麼時候干什麼事,而且都是特別積極向上的。”對於很多演員面對的名利誘惑問題,雷佳心態非常平和:“我欲望不高,就覺得隻要每年在業務上能有收獲,就沒白過。我知道自己最終想要的是什麼,人藝這麼多藝術家是我的榜樣。”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態,所以雷佳可以為了劇院一個很小的角色,一個復排的戲,而推掉外面影視重要角色的邀約,人藝“戲比天大”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楊佳音:比360度還多1度,是熱愛

  楊佳音在劇中扮演的是一個有點鬧事的餐廳小老板二寶。“疫情期間,大家都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心裡都有情緒,尤其像二寶這樣開餐廳的,沒辦法營業,肯定更焦慮,情緒上總要有出口發泄。遇到這樣的人,不深入生活採風,真體會不到社區工作人員有多難!”

  疫情期間,楊佳音曾作為黨員回到社區站崗,不到半天時間就覺得“受不了了!真的太難干了!”“社區工作人員的事情繁多、瑣碎不說,而且一天從早到晚就是跟無數人各種解釋,無論什麼情況還都得心平氣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太需要耐心了!”

  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進入人藝工作,15年來,楊佳音演過的戲,他都歷歷在目,如數家珍。他記得自己進人藝參加的第一個戲是李六乙導演的《北京人》,由於舞台是傾斜的,“差點把鞋掉下去。”更記得自己2009年接《茶館》中的伙計時發燒﹔2014年接《茶館》的唐鐵嘴時失聲,做了三天霧化上台才沒事,“都是給嚇的!真是誠惶誠恐,心理壓力太大了!因為任何一個人藝演員,如果能進《茶館》劇組,都是一種特別大的肯定。”他還主動申請在《知己》、《嘩變》等幾個戲中跑龍套,“因為在台上看別人怎麼演,跟在台下看不一樣,所以這些好戲我得跟著,哪怕是沒台詞的龍套也願意!”

  近年來,楊佳音演而優則導,導而優則教,不僅做了一些導演工作,還肩負著北京人藝學員班的教學任務。“學員班的學生正在准備畢業大戲《北街南院》,這是抗擊“非典”的作品,和《社區居委會》也有一定關聯。”楊佳音說:“我希望自己的路能更寬一些,可以從更高的層面來看待這個事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左右361度無死角地求索,比360度還多1度,是熱愛。”(記者 王潤)

(責編:蓋純、張祎)

熱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