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映的電影《一點就到家》,讓很多網友感嘆:原來雲南也有這麼好喝的精品咖啡!近日,一條同樣講述咖啡故事的短片《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在海內外社交媒體刷屏。短短3分34秒,觀眾了解了百年前的法國傳教士如何把咖啡種子帶到雲南﹔時至今日,來自西方的咖啡豆如何讓雲南咖農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故事清新動人,畫面干淨流暢,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趙立堅,中國駐南非大使陳曉東,中國駐美大使館官方賬號都紛紛轉發。不少國內外網友表示:這是個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動人故事,為中國政府的遠見和努力點贊,也感謝你們與世界分享中國的精彩。
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咖啡文化背后也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內涵。當我們來到西方國家,步入香氣四溢的咖啡館,呼吸到的是熱情洋溢、自由奔放﹔感受到的是醇厚綿長的口味、優雅迷人的氣氛。可以說,咖啡文化是西方人文傳統的重要組成組分,是西方一個國家、一座城市裡不可或缺的文化細胞和生活體驗。用西方人最熟悉的文化符號,來講述中國人的脫貧故事,用代表中西文化經濟交匯融合的生活類商品,來展現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可謂是知己知彼、匠心獨運。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互聯網時代,在海外樹立和傳播國家形象,僵硬地宣傳不如柔性地輸出,板著面孔說教不如娓娓道來地講述。而其中的關鍵一招,就是用對方最熟悉的元素,擊中他們內心那塊最柔軟的地方。
早在1986年,著名戲劇導演羅錦鱗在北京排演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旋即引起轟動。那年夏天,應邀赴希臘德爾菲市參加國際古希臘戲劇節的中國戲劇人成為戲劇節的焦點。演出結束后,很多西方觀眾持續鼓掌,遲遲不肯離場。到了2018年,西洋歌劇也能講述中國傳統故事。歌劇《馬可·波羅》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力邀中西藝術家共同參與制作這部風雲際會、興衰更迭的史詩。用世界語言歌唱中國文化,用文化交融譜寫國際友誼,這樣的創意值得我們鼓勵和點贊。
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有著多重途徑。求大求全固然不可或缺,落細落小更能感動彼此,信任無間,哪怕遠隔萬裡也覺不再遙遠。小小咖啡豆,縷縷咖啡香,寫下的是中國脫貧攻堅、奮力向前的大文章。用心講好咖啡脫貧故事的短視頻,打破了意識形態的壁壘,看似無意卻有意,讓不同種族、國籍、文化背景的人,情相親心更近。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作品誕生。(康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