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要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正確方向,確保國家金融安全。”入渝20年來,興業銀行重慶分行高舉黨建旗幟,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緊扣時代發展脈搏,堅持把黨的建設融入分行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將自身發展融入重慶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之中,在全力服務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快馬揚鞭,推動巴渝大地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畫好黨建“同心圓” 提升組織凝聚力
據興業銀行重慶分行黨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分行始終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堅持從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制度抓起,推動基層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先后研究制定了《興業銀行重慶分行黨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興業銀行重慶分行2021年黨建工作要點》等工作方針,切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引導黨組織和黨員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更大作用。“通過‘清單化’管理,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工作思路,明確黨委主體責任、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黨委委員及黨員領導干部‘一崗雙責’、黨員具體責任。”
該行各級黨組織通過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等活動,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不懈地補精神“鈣”、筑思想“魂”。今年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還通過參觀中共南方局舊址、紅岩革命紀念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市黨風廉政教育基地等地方特色紅色資源,切實加強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讓黨性教育更加入腦入心。
全面強化戰斗堡壘 切實提升服務能力
目前,興業銀行重慶分行設有1家自貿區分行,27家支行,共計59家服務網點,近1000名員工,分支機構覆蓋遍布重慶城區,金融產品豐富多元。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隅方寸到遍布重慶,在不斷優化網點布局的同時,興業銀行重慶分行堅決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對黨支部設置進行調整優化。該行傳承“支部建在連上”原則,把支部建在網點上,將黨支部調整為37個,實現了黨支部建設全覆蓋。同時推行黨建工作專項考核,以精准考核、精細管理引導基層黨組織主動創先爭優、晉位升級。
依托突出的團隊和人才優勢,興業銀行重慶分行為支持地方發展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疫情期間及時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相關通知文件,落實分行辦公大樓、營業場所及來訪等疫情防控管理制度,組織推動員工接種新冠疫苗,分行員工及家屬“零感染”﹔將普惠金融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在分支行綜合績效考核中的權重提升至10%,推動完成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提質降本”等普惠小微金融各項政策目標﹔積極履行對黔江區金溪鎮平溪村對口幫扶的政治責任,目前貧困戶37戶141人已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5.86%降為0,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今年以來,為持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按照重慶市委組織部統一部署,該行還派駐1名駐村第一書記至黔江區蓬東鄉麻田村報到,目前已正式“上崗”。
秉持金融興業匠心 融入地方發展大局
從2001年至今的20年裡,興業銀行重慶分行在總行及分行黨委的帶領下,堅定不移貫徹黨建工作和業務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方針,積極創新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模式,努力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提高”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實現自身經營發展質量齊升。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為區域協同發展貢獻力量。近年來,興業銀行重慶分行積極助力西部大開發戰略、長江經濟帶建設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重點項目,累計為重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超千億元融資支持,助力重慶經濟社會發展。
堅守金融本源,為實體經濟“造血”“輸血”“活血”。多年來,興業銀行重慶分行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為己任,圍繞“增量、提質、降價、擴面”四個重點,不斷完善小微金融服務體制機制,用好用足財政貼息及各類風險分擔政策,持續構建和完善服務策略和專屬產品體系,提高區域優勢與特色產業的服務能力,將惠企讓利政策精准傳導到終端,切實提升中小微企業服務效率與滿意度。
作為綠色金融領域的先行者,興業銀行重慶分行結合重慶區域經濟特色,將“融資”與“融智”相結合,發揮“赤道銀行”綠色金融領域專長和綠色金融智庫作用,成功落地多個市內首單創新產品,將綠色金融的專業能力優勢轉化為便利綠色融資的產品和服務。2015年10月重慶市首筆排污權抵押貸款業務、2017年4月重慶市首筆碳配額質押融資業務、2020年落地全行首單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項目—巴南花溪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2021年落地業內首筆交通行業碳中和債券—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二期綠色中期票據(碳中和債)等,不斷填補重慶綠色金融領域空白。
聚焦百年興業路,啟航發展新征程。興業銀行重慶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分行將以高質量的黨建工作凝聚更磅礡的力量,推動重慶開放發展向更高水平拓展,為重慶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持續貢獻金融力量。(胡虹、李金、馬鴻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