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加持 化醫集團營收、利潤實現雙增長
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882.17億元,同比增長6.9%﹔利潤總額28.9億元,同比增長30.63%。近日,從化醫集團2023年科技創新工作會上了解,該集團2022年主要經營指標連創歷史新高,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實現雙增長,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實現雙增長背后有何緣由?其中,科技創新賦能集團高質量發展是其中關鍵一環。
創新成果產出實現跨越
據了解,2022年,重慶化醫集團加大研發投入達5.1億元,全年共開發上市新產品16個,累計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33億元,新增授權專利120個,有16家企業被認定為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長風化學、建峰浩康進入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行列,長風化學、南海制藥相關項目分別獲得重慶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三等獎。
此外,化醫集團在市屬國企中首批成立科技工作部門,並出台《關於深入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明晰構建“1+N”傘型研發創新思路,實現博士后工作站、市級技術(工程)中心等各類創新平台組建。
2022年,化醫集團把“三室”建設作為科技創新平台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三室”建設工作指引》,累計建成實驗室30個、工程室6個、工作室64個,13家企業填補了工作室空白,實現了“三室”全覆蓋。一年來,各級各類“三室”開展課題項目300多項。如,弛源化工天然氣制乙炔工作室完成了裝置系統運行優化,新增效益超過1000萬元﹔天原化工冉天然勞模工作室實現3200噸水合肼廢鹽綜合利用制鹼,綜合效益278萬元。
“三室”逐漸成為化醫集團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依托,集團將圍繞“三室”建設,進一步實現生產型企業“三室”全覆蓋,形成一核心多平台的聯合創新集群,整體創新驅動格局由分散型、碎片化向系統型、統籌化轉變。
“科改示范”取得良好成績
日前,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科改示范”企業名單,重慶化醫集團化研院榜上有名。2022年,化研院實現營業收入1.26億元,完成研發投入2251萬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7.7%。
據悉,在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上,化研院及所屬子公司已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外大於內。全面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制定了《中層管理人員考核評價管理辦法》,暢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推進用工市場化、員工公開招聘、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等制度。
在加強研發能力建設上,化研院新聘任2名國務院特殊津貼人才,柔性引進中科院高層次人才2人﹔研發中心新增授權專利20項,科技創新產出累計收入3472萬元。化研院還榮獲2020-2021年重慶新材料研發制造先進企業,進入重慶市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名單。
今年將大力抓好科技創新
今年,化醫集團將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著力打造國有企業原創技術策源地,持續深化以“三室”建設為基礎的創新發展體系和“1+N”傘型研發格局,突出抓好創新平台提升、重大項目建設、關鍵技術攻關、數字化轉型、科改示范行動等重點任務,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以科技自立自強引領推動化醫集團高質量發展。
預計2023年,集團研發經費投入預期達到5.7億元,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3.3%﹔滾動實施“三個一批”清單項目100項,年內上市新產品15-20個,力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3-5項﹔新獲得授權專利80件,其中發明專利15件、高價值專利10件以上﹔50%以上的“三室”實現達標﹔新增數字化車間2個。(劉靖渝)
(附:重慶化醫集團科技創新做得如何?帶你一圖看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搭乘陸海新通道,更多“重慶寶貝”出海!
- 人民網重慶2月21日電 (劉政寧、許琳珮)近日,在重慶魚嘴站,精己二酸、發動機、水泵等“重慶造”貨物裝滿了整整一列火車。 “今年一開年,我們已發出了好幾趟‘重慶造’專列了。…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