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代表委員聲音

彭靜委員:緊盯老齡群體需求 讓養老設施“可望又可及”

2023年03月06日12:30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彭靜委員。受訪者供圖

彭靜委員。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重慶3月6日電 (劉政寧)“近年來,我國依托社區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的養老服務,養老服務供給規模明顯提升,但部分老齡群體反映感知度不高、獲得感不強,社區養老服務的供給與需求受阻於‘最后一米’,亟待提高社區養老服務可及性。”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向大會提交了“關於提高社區養老服務可及性的提案”。

經過前期調研,彭靜認為,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有硬件、缺服務”,社區養老設施建設與需求“不匹配”,部分社區養老服務“可望不可及”﹔二是“有資源,缺整合”,社區養老服務與機構養老服務“不協同”,在社區層面“集成落地難”﹔三是“有平台,缺利用”,信息工具和數據資源的應用“不全面”,在社區層面也存在“數字鴻溝”﹔四是“有兜底,缺提升”,高品質的社區養老服務供給“不充分”,難以回應老齡群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此,她建議高度關注社區養老服務的可及性,形成可知可感、可期可享、可望可及的供給新格局。首先,是以老齡群體服務需求為靶心,讓家門口的養老設施“可望又可及”。建議在社區養老設施的規劃、建設、運營中以“可及性”作為核心依據,既充分考慮老年人的活動范圍、使用時間,按距離、空間、老年人密度推動社區養老設施布局“空間可達”﹔又要注意高齡、失能等群體行動不便的實際,分別採取就近接送、上門入戶、遠程服務等形式,讓“身邊、床邊、周邊”的養老服務“便捷可及”。

同時,推動養老機構專業服務向社區、家庭延伸,讓社區養老服務“可靠、可持續”。她建議引導樞紐型養老機構的服務資源與社區對接,推廣重慶“機構建中心帶站進家庭”運作模式,發揮養老機構的能力優勢、規模效應和標杆作用,為社區提供專業養老支持。既推動養老機構的資源充分“為社區所用”,如將養老機構的康養場所、餐飲服務資源和護理服務資質用於社區養老服務﹔也促成養老服務“社區機構一體化發展”,採取養老機構托管、代管、輸出品牌、整體延伸等方式,聯動運營社區養老站點。也建議分階段對符合條件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由政府部分或全額資助其參加長期護理保險,保障專業服務“在社區落地、為老人樂享”。

依托社區彌合“數字鴻溝”,賦能社區養老服務“場景落地”。彭靜建議,在各地已有探索的基礎上,盡快建立國家層面的養老信息服務平台並制定統一的行業基礎數據標准,為社區依托信息平台豐富智慧養老場景提供基礎支撐。建議在日間照護中心等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站點中,逐步上線互聯網醫院、慢病取藥等在線服務。豐富“一鍵式”出行、挂號、咨詢新場景,引導社會主體提供相對獨立通道,推動老年人信息服務需求“觸手可及”。

此外,探索社區從“基本養老”向“品質養老”的提升路徑,讓老年人獲得感“成色更足”。在傳統“衣、食、住、行、用”等基本需求基礎上,建議立足社區穩步邁向“品質養老”,探索“志願服務+社區居家養老”“公益慈善+社區互助養老”“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社區+小家庭”等路徑,滿足老齡群體文娛體育、社會參與等“詩和遠方”的向往。

(責編:劉政寧、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