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福禄镇红山村4组看到,一片面积20余亩的生态湿地里栽种着睡莲、水芭蕉、旱伞草等多种水生植物,不仅净化了水质,也成为了一处乡村好风景。
这只是璧山区通过生态湿地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通过水岸共治,大量建设生态湿地,清澈的水流入河库改善了区域水环境。”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2019年以来,璧山区在青杠街道、七塘镇、河边镇等6个镇街开展了农村生态湿地建设试点工作,治理类型分为河道治理型、塘库治理型、沟渠治理型和田块治理型,栽植的水生植物主要有睡莲、水芭蕉、金鱼藻、香蒲、水生美人蕉等10余个品种,当年建成生态湿地600余亩,消纳了2000余亩因种养殖业造成的水体污染。
今年,全区开始大面积实施农村生态湿地建设。据区生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完成5118亩农村生态湿地建设,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河库水质提升和农村水环境改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据了解,当前农村种植大户是璧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鉴于其地块相对集中,璧山区采取在种植基地下游地区修建生态湿地的办法,来消纳和减少氨氮总磷的排放量。
从今年初开始,全区15个镇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址,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春耕春播有利时节,着力推进生态湿地建设,以构建可靠的生态保护缓冲区,通过湿地的吸附、分解、消纳功能,达到拦截面源污染和改善水质的作用。
据悉,璧山区农村生态湿地的选址主要靠近面积10亩以上花卉苗木种植户、5亩及以上蔬菜种植户和30亩及以上的水果种植户。
目前,区生态河长办、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已对全区5118亩、大大小小400多个湿地进行了联合验收,对达到建设标准的生态湿地,区财政按每亩湿地2000元予以补贴。
区生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璧山区还将在农村河流、水库、菜园、果园周边有序推进湿地建设,预计全年完成湿地建设1万亩。
此外,璧山区还建立了完善的生态湿地周围及主要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实时观测水中氮、磷的含量,即时调整措施,解决水体问题。
通过大量建设生态湿地,全区河湖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美丽乡村处处是景。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月,“三河”流域93个区级监测断面和璧南河48个市级定点监测断面水质普遍提升,首次全面消除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璧南河、梅江河、璧北河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Ⅲ类标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