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复建村的脱贫“金点子”

2020年10月22日20:43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玉米丰收了,复建村村民喜笑颜开。 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重庆10月22日电 复建村,位于江津区南部60公里处的大山深处,是江津最偏远的山村之一,6年前被确定为重庆市级贫困村。

  近年来,江津区委统战部扶贫集团派来扶贫队,从乡村旅游入手,帮助复建百姓脱贫致富。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复建村更美了,道路平整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曾经难以走出深山的农产品,变成了城里人手中的抢手“土货”,复建村正慢慢的从“要钱村”变成“赚钱村”。这样的变化,归功于驻村工作队的“金点子”。

  “散沙一盘”变“集体作战” 建立农产品销售新模式

  2018年,江津区委统战部派驻下,王利来到复建村任第一书记。与姜春、文劲杰两名队员共同组成驻村工作队。这支队伍中,32岁的第一书记王利是其中年纪最小的。

  “远看山悠悠,近看几条沟,天天围着土地转,不是扁担就是锄头。”群山环绕、交通欠缺、产业薄弱,是复建村最真实的写照。“山清水秀,条件落后”是复建村给王利留下的第一印象,进出村子的道路坑坑洼洼,车开在路上时,晃得人胃疼。

  在王利眼中,这里水土优良,农作物生产条件好,村民家家户户都种养了各色土货。然而,却因为交通不便,销售方式单一等原因,这些优质“土货”总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改变现状,找到突破口,让优质“土货”走出山区,走向城里人的餐桌,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最初,王利通过朋友圈帮助乡亲们售卖农产品。“一发朋友圈,亲戚、朋友争相购买,”他说。于是,每周把村里的土货运回城里,也成为“例行工作”。后来,生意越做越大,经营起了网店。为了方便把农产品运出去,王利自掏腰包,花两万买来一辆小货车,专门用来运输农副产品。

  两个月后,在扶贫工作队与复建村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名为重庆金复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村集体公司,公司由村书记任董事长,4名致富带头人任股东。在对全村农副产品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后,公司建立起了全村农副产品资源库,再统一进行采购、包装、销售,有效地将原来“散沙一盘”的销售局面转变为“集体作战”,形成了复建村农副产品销售的新模式。

乡村研学游。 受访者供图

  “打码”销售农产品 互联网思维巩固农副产品形象

  包装即颜值,农副产品好吃的同时,还需要有山水诗意,体现乡间情怀。

  在查阅乡志历史后,王利与队员们决定以复建村“七山一坪”为设计灵感,糅合民俗村貌,向消费者讲述大山的故事。扶贫队队员姜春融合村内独特人文、自然等元素,设计产品包装,形成复建高山大米、羊肚菌、“大山有礼”礼盒等第一无二的特色产品。

  有了包装的加持,土货不“土”了,价值也更高了。为复建村农副产品量身打造的“外衣”,变得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仅仅好看还不行,品质一定要好。于是,王利与队员们开始探索建立农副产品溯源系统,实行“打码”销售。“一物一码,消费者用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便能得知供货人及供货时间等关键信息,消费者吃得放心,我们才能卖得放心。”王利说。

  同时,复建村还建立村民供货信用名单,对失信1次者口头警告,失信2次者永不合作,以此充分保障消费者利益,并进一步促进供货者提升产品质量。此外,在区内率先打造“农副产品展览室”,得到群众高度认可,消费者深度认同。复建村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农副产品的品牌形象,也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价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复建村的产业越做越好。王利介绍,2019年公司销售总额12万元,而从今年3月至10月的七个月之间,就已经卖出60余万元农副产品。此外,复建驻村还因地制宜建立起食用菌、甜糯玉米等特色农产种植基地,把产业扶贫做深做全。

  去年,复建村已实现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为9406元。通过这种做法,复建村有效的打破了群众农产品“能产难销”的局面,实现了村内农副产品从“土货难销”到“货源难找”,从“背货下山”到“上门收购”的巨大转变。并联系27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玉米、水稻、海椒、花生、土鸡等参与“供货”,进一步实现产业增收。

  挖掘乡村特色 开辟乡村旅游“好点子”

  青山延绵,绿水环抱。一到节假日,大批游客涌进复建村,感受乡村的文化魅力。曾经因为位于山区而阻隔经济发展的复建村,如今,乡土农耕生活成了它的资源优势。

  然而,这样的转变,却来得很偶然。王利回忆,一次晚饭后,和大伙儿散步时行至鹅合古道,这是一条通往合江县的官道,石板路铺地,一路上有竹林、有溪流,田野一望无际。“这么好的景色,如果能被更多人看到该多好啊!”王利想。于是,驻村工作队结合村内的“古树、古街、古道”及人文自然等特有资源,划了“鹅合古道”的徒步线路,邀请朋友、同事前来体验。

  后来还引进公司,建立合作发展基地,成功开发亲子研学项目,让城市的父母、小孩到乡村栽秧打谷、下河摸鱼,体验农耕劳作,辨识五谷杂粮,感受乡村、自然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2020年4月开展乡村游以来,已累计接20余个旅行团队,带动农产品销售7.1万元。为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复建村获批“扶贫农副产品加工厂”项目,可在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受益群众范围的同时,融合观光体验、产品展示、扶贫宣传等功能为一体,形成乡村形象展示“中心”。

  “村民富裕了,村子也热闹了,游客也开心了,这是我们驻村工作队最开心的事。“王利乐呵呵地说。(刘政宁、许美延)

(责编:陈易、张祎)

本网专稿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原创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

原创

头图推荐

  •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 重庆奥的斯的“智博效应” 工人减两成 产能翻一番重庆奥的斯的“智博效应” 工人减...
  • 智慧社区 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与惊喜智慧社区 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与惊...
  • 党员志愿者助农收割稻谷党员志愿者助农收割稻谷
  • 轨道交通18号线隧道掘进机投入作业轨道交通18号线隧道掘进机投入作...
  • 渝中首个家庭型长租人才公寓本月投用渝中首个家庭型长租人才公寓本月投...

图片新闻

  • 花溪街道自制车贴 倡导文明驾驶花溪街道自制车贴...
  • 铜梁:莲藕产业连成线 乡村富起“一大片”铜梁:莲藕产业连...
  • 刘寒同:17年坚守渔政执法岗 守好母亲河刘寒同:17年坚...
  • 万开云同城化发展驶入“快车道”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 唐贞观时期垫江县令王才墓志铭被发现唐贞观时期垫江县...
  • 丰都龙河镇:兴产业 惠民生 促振兴丰都龙河镇:兴产...
  • 两江新区龙安路口公交站投用 居民出行不再难两江新区龙安路口...
  • 涪陵:旱地种旱稻 省力省心收入高涪陵:旱地种旱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