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护林员在巡山
3月,放眼巫溪城区,翠绿的树芽冒出枝头,粉白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点缀青山间。大宁河穿城而过,银杏挺立、麻柳垂枝,每逢傍晚时分,游人如织……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巫溪在林业生态保护修复与发展利用等方面下功夫,稳步实施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林业资源保护等一系列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规模化发展核桃、蚕桑等产业,荒山不断变为绿山、化为金山。
以生态为布,用绿色执笔。如今的巫溪,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生态环境稳步向好、林区百姓日益富足,一幅山环水绕林拥城的发展画卷浑然天成。
夯实家底
着力造林增绿提质补短
3月9日,离巫溪县城不到5公里的巫镇高速进口北岸,星星点点的绿意正逐步覆盖原有的荒山野草,一场植树造林行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
“这一片的地质全是碎石土、砂土,立地条件差,车进不去,杂草、石块的清理工作只能靠人工开展。为了确保树苗的存活率,我们所有的基土都从5公里外运来;苗木则选择适宜生长的桂花、女贞、山茶花、红叶石楠、三角梅等。”巫溪县林业局副局长冉晓林介绍,此次植树造林行动将山坡绿化和道路景观工程相结合,进行立体规划及施工,涉及范围达300余亩,苗木10万余株,整体工作预计3月底完成。
绿色资源是巫溪的深厚“家底”。近年来,巫溪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以造林绿化为主要抓手,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行动、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作,全力建设好绿水青山,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围绕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重等特点,巫溪县全域推进国土绿化,开展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十三五”时期,全县营造林162万亩,实施新(改)造林、封山育林99万亩、森林抚育39万亩、特灌林改培16万亩、幼林抚育8万亩。
为有效遏制石漠化减少水土流失,巫溪县针对陡峭山崖,创新设计鱼鳞坑整地,采取“背土填坑、客土造林”等方式,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十三五”时期,全县治理石漠化面积64.56平方公里;同时,围绕凤凰镇“三棵树”等义务植树基地,持续开展植树造林系列活动,年均义务植树120万株以上。
巫溪县还以“居住在公园里,生活在风景中”的城市理念,以城周绿色屏障为依托、公园广场绿地为重点、道路绿化为骨架、游园节点绿化为串联、附属绿化为补充,不断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打造“公园城市”。“十三五”时期,陆续建成柏杨河湿地公园、月亮湾公园、文家坪森林公园、龙头山公园、白马公园等工程。
多措并举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3月10日午后,巫溪飘起小雨,4位身着红马甲、头戴红帽子的护林员却依旧穿行在桐岭村的山林间。
“我们辖区内有多条公路穿越林区,加上许多村民喜欢带牲口到林区放牧,为排除安全隐患,巡山工作一点也不得马虎。”菱角镇桐岭村护林员田福春一边说着,一边用镰刀清理杂草,继续向山里进发。
巫溪县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中心主任李开平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县聘用生态护林员6510人,已带动4505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累计兑现生态效益补偿17618万元,85929农户从中受益。其中建卡贫困户17249户,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
为青山护航,与绿色同行,正是有像田福春一样的众多生态护林员,用他们的悉心守护换来了巫溪4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十三五”以来,巫溪把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视为林业工作重中之重,大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加强林地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开展国家森林督查并整改发现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有效维护全县林业生态资源安全。
为守护好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2017年,巫溪县整合林业、检察、公安、环保等多部门力量,成立全市首个林业生态保护检察室,并在辖区猫儿背、红池坝、官山、白果4个国有林场设立林业生态保护检务联络站,实行“派驻+巡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全方位开展护林工作。
同时,为破解边界地区林业资源保护难题,巫溪县立足渝陕鄂三省交界处独特区位,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携手成立鄂西渝东毗邻自然保护地联盟,在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打击犯罪、科学研究等方面签署联盟协议并建立联合保护管理站点,组建“五县综合应急队”,构建自然生态联通、联保、联防的大保护机制,形成秦巴山区“共抓大保护”新格局。
相比“十二五”,全县林地面积从492.7万亩增加到495.9万亩,净增3.2万亩;森林面积从393.5万亩增加到420.6万亩,净增27.1万亩;活立木蓄积从1266.1万立方米增加到1412万立方米,净增145.9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从77.0%提高到82.98%,提高5.98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从65.2%提高到69.7%,提高了4.5个百分点。林草覆盖率达到71.18%。
生态扶贫
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家住石锣村的建卡贫困户陈昌玉现有林地43.5亩,其中,公益林22.5亩、退耕地12.5亩。2015年利用10.5亩退耕地栽种嫁接优质核桃当年就挂果,去年产了2000余斤,收入3万余元。同时,他利用在核桃林下的空地套种了2亩魔芋,获得收入6000余元。如今,一家3口靠这2项绿色产业脱了贫。
“十三五”时期,巫溪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兑现现金补助13285.3万元,涉及农户3.65万户,其中贫困户1.51万户,户均获得补助0.364万元。申办脱贫攻坚营造林合作社15个,贫困户社员80余户300余人,通过参加营造林项目获取劳务收入及按股分红,户均增收0.8万元。建成森林人家131家,吸纳贫困户就业人数144人,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0.5万元。
产业融合
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3月10日,一辆皮卡载着由巫溪县林业局特制的农药从石锣村核桃专业合作社出发,来自该合作社的4名技术员将要对该村的核桃树统一进行农药喷洒工作。
“3月正是打药、剪枝的时节,要赶在气温回暖之前忙完核桃树苗的管护工作。如果管护不到位,很可能会影响今年的收成。”中梁乡石锣村党支部书记匡厚明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村核桃种植面积达4350亩,鲜核桃产量近15吨,产值达45万元。
“九山微水一分田”,红薯、土豆、玉米“三大坨”,这是巫溪曾经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巫溪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核桃栽培的悠久历史,成立核桃产业协会,审认定核桃良种2个(旺丰和清香),引进推广良种1个(渝城1号),筛选四菱、鸳鸯、乌咪等本地特异性核桃资源36个。创新发展行业指导、市场运作、协会组织、大户带动、农民参与、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全县大规模核桃产业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县新发展核桃19.2万亩,产业规模在全县种植业中位居前列,产量从2016年700余吨增长到2020年2000余吨,产值突破了4000万元。
发展核桃产业,仅仅是巫溪长短结合,以林产业链延伸力促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2020年全县林业产值达27亿元。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林地效益,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巫溪坚持走“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发展之路,利用林地空间差,通过林上营造经果林、林中发展生态养殖、林下种植道地中药材,推进实施“林苗景一体化、林果药一体化、林蚕菌一体化、林养游一体化”,不断释放生态红利,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刘茂娇 黄伟 李召明 图片由巫溪县林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