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

王友国:把荒山“柴火树”变成“摇钱树”

2021年03月30日08:44  来源:重庆日报网
 

3月24日,南川区大观镇,农户们正在栽种油茶。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3月24日,南川区大观镇,王友国(左一)正为农户讲授油茶的管护知识。 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酉阳五福镇村民收获油茶果。受访者供图

王友国

  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点赞科技特派员。他指出,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

  事实上,科技特派员制度在重庆也展现了强劲生命力。去年,我市面向3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区县选派科技特派员3344名,今年已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750名,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涌现出一大批扎根农村、心系群众、奋发有为、无私奉献的典型。

  本文通过讲述科技特派员王友国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出科技特派员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人物名片

  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重庆市国家“三区”科技人才、重庆五福盈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新感悟

  “不是有信心而坚持,而是坚持让人充满信心。任何事情你坚持不懈努力,3年后肯定有效果。”

  “做事情要耐得住寂寞,我不抽烟、不喝酒,就是想把一个事情弄明白,总想争取把它做得更好一些。”

  他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娃,勤奋好学走出了大山。

  他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进乡村、下田野,用自己所学的农业知识,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他领办农业企业,探索科技帮扶产业发展新模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给田野带来新希望。

  2019年,在北京召开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上,重庆4名科技特派员被全国通报表彰,他作为受表彰代表在会上发言。

  他,就是重庆市种植畜牧场农业推广研究员王友国。

  “一定要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让家里和村里的人顿顿吃上猪肉”

  3月21日早上7点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五福镇大河村4社村民文元碧,背上背篓,提着锄头,上坡干活了。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山坡上成片的油茶林锄草、剪枝、施肥。

  “莫看这些小树枝现在不起眼,等到今年秋天,这里成片的油茶树开花、结果,那才叫安逸哟!”文元碧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几年前,她还在外务工,后来“王老师”到村里教大家种油茶技术,在当地发展起油茶产业,如今,她在家门口找到了务工机会,一年能挣到10000多元。

  文元碧称的“王老师”,就是王友国。

  1958年,王友国出生在重庆市巫山县的一个偏僻村庄,兄弟姐妹一共8人。“在我小时候,父母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点土豆、玉米当主食。家里养的猪,我们从来都舍不得吃。我从小就跟着哥哥、姐姐们捡柴、种地、收谷子,什么活都干过。”王友国说,“自己懂事以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让家里和村里的人顿顿吃上猪肉。”

  于是,在恢复高考时,王友国填报了农学专业,之后成为重庆市种植畜牧场农业推广研究员。

  认定油茶产业,让“柴火树”变“摇钱树”

  2012年,作为市科技特派员,王友国来到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五福镇开展科技扶贫。

  那是3月的一天,王友国记得早上7点钟他就从重庆主城出发,直到下午3点过才到大河村。

  当时,酉阳县是重庆市4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五福镇的大河村、高桥村距酉阳县城就有100多公里。

  “这里气候恶劣、土地贫瘠,其中产业空虚是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经过调查,王友国惊喜地发现,当地土壤呈微酸性,并且富含硒元素,特别适宜油茶树生长,光野生老茶树就有4000亩。

  然而,当地群众对这些茶树并不当一回事,都拿来当柴烧。所以,当王友国兴致勃勃地提出在当地发展油茶产业时,遭到不少人的质疑,“之前我们搞过蚕桑、白杨、花椒,哪个不是搞几年就熄火了?”“那些柴火树有啥子用处哟,还能变出个金元宝?”

  “想让大家跟你干,就得做给他们看,让他们有信心。”王友国进乡村、下田野,给当地村民开院坝会,讲油茶的经济价值。他坚信,那些野生老茶树经过改造,再引进培育新的油茶品种,荒山就能变成“金山”。

  王友国还找到当地的一家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说服负责人由公司出面与农民签订单合同,以每公斤3元的保底价格收购。如果市场价高于这个价格,就以市场价收购,打消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随后,王友国对当地的油茶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在油茶林里修了一个工棚,吃住和村民在一起,手把手教他们技术。油茶怎么栽、何时施肥,施多少等他都一一手把手教。那段时间,每个月有15天左右,他都呆在田间地头,一个夏天便晒黑了。

  2014年,他和一家肥料厂合作用烤烟做基质制造出油茶树专用复合肥,既为油茶树提供了肥料,又有效防治了病虫害。

  “如果不是王研究员来了,我这个茶油事业就干不下去了。”五福镇当地的一家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国彬说,自己是四川泸州人,看中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通过招商引资来到酉阳发展油茶产业。但是因为自己不懂油茶种植技术,当地又缺乏技术、管理人员,发展很快遇到瓶颈。王友国来后,实施了多项科研课题项目,解决了当地油茶种植的技术问题,五福镇的油茶树栽培技术大幅提高,达到了“一年见苗、两年见叶、三年见花、四年见果”的效果。

  如今,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五福镇规划发展了富硒油茶高产示范基地30000余亩。村民砍来当柴烧的“柴火树”变成了年亩产茶油40公斤、年亩产值3200元以上的“摇钱树”。

  再创业开办公司,让农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

  五福镇的变化让当地村民欢欣鼓舞,也让王友国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巨大作用。

  2016年,已退休的王友国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领办了重庆市五福盈林业发展有限公司。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吃过苦、受过累,最能理解农民需要什么。自己创业,说白了,就是想把这个事情做起来,让农民脱贫,有收入,带领乡亲们富裕起来。”王友国说。

  于是,王友国以五福镇天馆乡10000亩油茶林为示范,创设了“145”利润分红模式,即集体经济占10%、企业占40%、农民用土地入股占50%。让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直接参与基地建设,成为产业工人,从中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在王友国看来,这种分配方式让几方受益:一方面公司不再支付土地租金,缓解了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将红利大量让给老百姓和村级集体经济,让村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不仅有利于增加群众收益,还有利于油茶的管护,同时还能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打造油茶品牌。

  目前,五福盈公司在该镇的15000余亩油茶已有8000余亩开始挂果,2018年收获茶果25万公斤,2020年生产60万公斤,全镇参与的1130户农户,有368户1100余名贫困人口通过利益联结模式,人均实现务工和分红收入10000元。

  不仅如此,王友国领办的五福盈公司,已先后承担市级以上油茶类科研项目5项,取得科技成果3项、发明专利6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引进长林系等17个油茶品种,通过技术攻关和试点,已有5个品种被审定为重庆市地方品种。

  目前,该公司已注册“五福缘”“五福盈”“英棋”“依罗”等8个茶油商标,发展成为涵盖良种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油茶产业科普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等。

  这些油茶园不仅有效利用了当地的土地资源,让土地不再撂荒,还让村民实现“离土不离乡,失土不失业”,有了就近务工、甚至创业的机会。

  “现在镇上建起了油茶冷藏库、肥料库、油茶加工坊,我自己承包了500亩土地栽种油茶,去年开始结果了,我指望这些油茶来养老呐!”五福镇五福村村民白远海高兴地说。

  研发油茶精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

  3月24日,记者来到南川区大观镇凤凰岭,这里正在打造油茶康旅综合体。

  山脚的一大片工地,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搭建扇形休闲长廊。连绵起伏的山岭上,坡地边,栽满了绿油油的油茶树,有的刚到膝盖高,有的则长到了1米多高。

  不远处的一大片油茶苗圃基地里,近3万株油茶苗正在茁壮成长。里面品种不一,有白花苗、红花苗、香花苗,还有珍贵的金花苗。一颗颗高高低低的油茶树苗抽出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泛着青绿色的油光,它们迎风舒展着身躯,特别惹人喜爱。

  “这里正在建设南川区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大观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基地项目包含200亩苗圃、1000亩核心油茶示范基地、5万亩油茶基地、年产1万吨的山茶油加工基地、油茶产业博览园,以及康养基地等项目。

  “万亩油茶基地落户大观,可实现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挑起乡村振兴的重担,推动大观镇形成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乡村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大格局,大观未来可期哟!”这位负责人满心欢喜地说。

  “南川只是我们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尝试。”在大观油茶基地里,王友国正在巡查遮阳棚下的油茶树苗。他对记者说,“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油茶美容护肤产品、食用油等产品。”

  接下来,他要在初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油茶精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打造乡村旅游等方式,提升油茶的市场附加值,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真正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使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 匡丽娜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