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历史为背景的影视改编剧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有以古代为背景的《大秦赋》《大明风华》,也有以近现代史为背景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虽然评价各异,但不难看出,影视剧在向着传播历史文化的方向努力。特别是近期持续刷屏的《觉醒年代》,引发了公众对影视剧能否进一步提高历史学习热情的讨论。
《觉醒年代》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剧,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这部剧以李大钊、陈独秀等历史人物为主要角色,着重展现了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从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到《新青年》创刊,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那段国运飘摇、民不聊生的艰难时世在剧中全方位展现。不少人因为这部剧深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如今幸福生活的不易,纷纷去重新学习了那段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意义深远。只是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仅仅是在上学时对历史有所学习和了解,并且有碍于当时的年龄或阅历限制,大多是死记硬背,并不能深刻的理解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影响。《觉醒年代》让更多的人体会到陈独秀先生创办《新青年》的艰辛,体会到李大钊先生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新生活的贡献,体会到鲁迅先生“记忆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含义。从这个意义来说,这部剧是一部优秀的党史教科书。
历史同样是厚德载物的,孕育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论语》中提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觉醒年代》中,“和而不同”多次出现。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校长的过程中,不断调节新旧文化之间的矛盾,鼓励大家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正是这样的百家争鸣,才为后面新中国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铺垫了基石。通过电视剧对“和而不同”的充分演绎,让人深感这是一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科书。
所以,《觉醒年代》能否进一步推动历史教育水平?能,但还远远不够。
《觉醒年代》的确带动了很多人对于历史的学习。在追剧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或者好奇剧中的历史人物关系,从而去进行求知。但历史不仅仅是影视剧,更需要平时的长时间侵染和积累。
必须承认,影视剧可能会让原本就稍微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更加记忆深刻,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讲,可能压根就不给影视剧这个机会,让自己去了解这段历史。因此,历史的传播和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专业课本,也不能完全依靠影视文化。这需要各行各业不断地投入,不管是学校、剧作方,还是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乃至于家长,都应该发力,用优质的内容潜移默化去影响人们的想法和评价。
历史不是说教的,也不是生硬的,它会像水滴石穿一样慢慢渗透进每个人的心里。尽管《觉醒年代》已经结束了,但对历史的学习还在继续。
期待更多人因为这部剧,爱上历史。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