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设立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
自行设定研究内容,经费实行“包干制”
6月15日,市科技局发布消息,《重庆市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实施细则(试行)》(简称《细则》)已正式印发,将于7月1日起试行。
为鼓励和支持来(留)渝博士深耕专业领域,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用人单位引进和用好高层次科技人才,我市将在市级科技计划体系中设立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采取“点对点”方式为在渝、来渝博士提供科研支持。
根据《细则》要求,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出发点,适用对象为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的青年博士,具体条件包括:上一年度来(留)渝时不超过40周岁,已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入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或自主创新创业,由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或自行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不含专职科研管理人员);未获得过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定向资助(不含竞争性项目)或市级人才专项资金支持。
“简单地说,不论是在市外学习或工作的人取得博士学位后来渝工作,还是已在渝人员取得博士学位继续留渝工作,只要是新增的博士,均可申请1项基础研究类或技术创新类的科研项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解释。
据悉,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资助额度为10万元/项,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将充分遵循科研活动规律,按照自主选题、审核立项、自主管理、自主结题的方式组织实施。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和科研活动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塔尖”“塔基”人才统筹考虑,促进人才与项目、平台深度融合,健全有利于聚才留才的工作机制,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支撑。(记者 张亦筑)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