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要闻

重庆理工大学:铸就引才聚才“强磁场” 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2021年10月29日09:26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人才是强校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重庆理工大学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首要位置,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立足深度服务重庆市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促进人才发展20条”,着力铸就引才聚才“强磁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骨干教师及管理服务人员专题培训班。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种好“梧桐树”

  着力用事业平台吸引人才

  以学科建设为引领,重庆理工大学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营造引进人才、重用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

  实施学科对接产业计划,围绕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以信任为基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制度,淡化人才以往的论文、奖励、职称、称号等,不拘一格广纳四海英才。配套打出特殊学科特殊政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吸引人才的组合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体系。

  依托重庆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工作站和海智工作站,为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量身打造事业发展平台。近年来,先后吸引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郭孔辉、胡正寰等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加盟,还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高水平青年博士300多名。

  此外,重庆理工大学还以军民融合、产教融合为契机,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和人才培养需要,共建共享企业、科研院所等高层次人才150余名。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强化了“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建好“储备池”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在引进“高精尖”人才的同时,重庆理工大学始终把青年教师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不遗余力支持青年教师“挑大梁”“当主角”。

  实施青蓝结对传帮带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加入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确保青年人才“人人有团队”,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和“科研”双导师,帮助其凝练研究方向,练好基本功,抱团取暖。同时还支持青年人才自主组建团队, 鼓励组建跨学科、跨单位的学科交叉团队以及产教融合团队,对实施效果优秀的团队,给予奖励。

  开通青年教师立项绿色通道,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项目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定向支持青年人才。对外推荐的教学、科研类项目及人才计划项目等,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青年人才。支持青年教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支持青年教师到地方政府、企业顶岗锻炼,给予专项补贴,引导青年人才走进工厂、走进产业园、走进企业,开拓其专业视野、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受益于重庆理工大学对青年人才的大力支持,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国家和重庆市等重点支持的人才对象。该校青年博士杨朝龙,进校不到五年就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上发表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高水平论文一篇。该论文被《SCIENCE ADVANCE》选作亮点论文在官网滚动报道,这是重庆市高校科研成果首次登上《SCIENCE》子刊杂志首页并作滚动报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加盟。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搭好“成长梯”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体系

  重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重庆理工大学通过实施“金字塔式”培优资助计划,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体系,造就了一批批教学科研梯队人才。

  立足人才成长规律,重庆理工大学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岗位类别的人才,建立了国家级、市级、校级、院级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采取“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助教培训工程、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海外进修培训工程等。每年选派不低于20%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实现全体教师在一个周期之内实现100%的轮训,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通过某种方式实现知识更新,紧跟学术前沿,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学校培训工作受到了教育本科审核评估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认可。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到国际学术组织、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内学会、协会、研究会等担任学术职务。

  优化整合人才培育计划,健全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较大培养潜力的人才中,择优遴选,并培养造就一批批教学科研梯队人才。对入选人才,设立“专家工作室”,采取一人一策、目标导向、结果考核的方式,通过重点帮扶,精准培育,帮助各类人才尽快入选国家和重庆市重点人才项目。

  2020年,重庆理工大学实现人文社科类国家级人才和“青”字号国家级人才零的突破;2021年,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小康成为该校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重庆地区除重庆大学外,今年唯一拥有杰青项目的高校。据统计,重庆理工大学已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英才、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近300人次。

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设好“后勤部”

  积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为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重庆理工大学不断探索、完善激励政策,主动适应人才对考核评价和服务需求结构的转变,持续深化考核评价改革,持续升级人才服务举措,做到让人才“生活更舒心、工作更顺心、发展更安心”。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尊重人才个性发展,实行人才多元考核。对新进博士、57岁以上老教师等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岗位类别的教师,建立各有侧重、与岗位职责匹配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对取得重要业绩、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免考核。同时还探索建立了教职工的“全口径”业绩登记制度及团队考核制度等。

  协同提升人才管理服务效能。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建立完善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上下协同、互相联动、共同发力、协同推进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建立校领导、处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的工作制度,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人才更好更快发展。在学院设置科研财务助理岗,协助教师管理经费,处理科研财务中的事务性工作,将教师从繁琐的财务事务中解放出来,全心全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产出更多的成果。

  “功由才成,业由才广”。面向未来,重庆理工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探索高校引才用才新路径,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创新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重庆理工大学供稿)

(责编:黄凌、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