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非必要不离渝 倡导市民就地过节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网重庆9月27日电 (刘政宁、姚於、刘敏)9月27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介绍,9月27日0-11时,重庆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目前,重庆市现有本土感染者23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隔离治疗和隔离医学观察,情况稳定。
据了解,自9月17日第12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以来,重庆市共新增本土感染者15例,其中12例为市外重点地区来渝返渝等闭环管理人员,无社会面活动轨迹;3例为“9·14”潼南疫情报告感染者,均在隔离管控的密切接触者当中发现,潼南区已连续10天无社会面新增感染者,已于27日全域转为常态化疫情防控。
李畔表示,在市民朋友的理解、支持、配合下,重庆市中心城区已顺利开展了两轮常态化核酸检测,共检测3306.7万人次,结果均为阴性。目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但国内本土疫情仍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重庆市周边多个地区发生聚集性本土疫情,重庆市近一周时间里有5天都报告了市外输入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巨大。
所以,倡导大家国庆假期非必要不离渝,在市内过节,提倡市内游、短程游、周边游。如果确需离渝,离渝前应主动向所在单位、村(社区)报备,并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各级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假期离渝要履行审批手续。
倡导就地过节
全市教育系统把好“入口”守住“校门”
学校人员集中,市民关注度较高,在国庆期间教育部门有哪些疫情防控的措施?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金玲介绍,教育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工作要求,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扎实做好国庆假期疫情防控。
倡导就地过节。为确保师生平安健康过节,倡导全市师生员工国庆假期非必要不离渝,就地过节。提倡市内游、短程游、周边游,出行期间全程做好个人防护。确需离渝的,需向学校报备,返渝、返校严格落实“入渝即扫”“入渝即查”“入渝即检”“入渝即报”和属地社区、学校相关健康管理规定。国庆假期若有市外亲朋、好友、同学来访,要提醒遵守来渝相关规定,做好防护。
强化校园防控。督促学校全面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高等学校、中小学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要求,毫不松懈抓好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把好“入口”守住“校门”,坚决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屏障。指导高校有序组织和开展文体活动,做好生活保障,加强关心关爱;减少和控制线下大规模聚集性活动;根据留校师生人数,合理开放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体育场馆等,充分保障留校师生科研学习、生活锻炼等需求;加强校门管理,进入校园需扫“场所码”、验渝康码、查行程码、佩戴口罩、测体温。
履行个人责任。教育引导师生员工自觉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规定和学校相关防疫要求,切实履行个人防控责任。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一米线”、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国庆假期减少聚餐、聚会,非必要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和密闭的场所。
游客进入景区景点入住宾馆等
均需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国庆假期将到,市民游客在进入景区、影剧院等文化旅游场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秦定波介绍,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要求,国庆假期及前后进入各文化旅游场所的具体防控要求有如下几点:
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进出中高风险区的跨省团队旅游、“机票+酒店”和旅游专列业务。
严格落实旅游景区“限量、预约、错峰”要求,请广大市民群众在出行前提前了解旅游景区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对外公布的入园须知等信息,合理安排行程。
秦定波表示,游客进入景区景点,入住宾馆、酒店、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等公共文化场所,均要扫场所码,验健康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行程码,测量体温,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其中,进入剧院等演出场所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医大与三峡博物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 人民网重庆9月27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7日,重庆医科大学在缙云校区举办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动员会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医科大学馆校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 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表示,此次重庆医科大学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携手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重庆医科大学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举措。…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