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加持 化医集团营收、利润实现双增长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882.17亿元,同比增长6.9%;利润总额28.9亿元,同比增长30.63%。近日,从化医集团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会上了解,该集团2022年主要经营指标连创历史新高,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实现双增长,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双增长背后有何缘由?其中,科技创新赋能集团高质量发展是其中关键一环。
创新成果产出实现跨越
据了解,2022年,重庆化医集团加大研发投入达5.1亿元,全年共开发上市新产品16个,累计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3亿元,新增授权专利120个,有16家企业被认定为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长风化学、建峰浩康进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长风化学、南海制药相关项目分别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此外,化医集团在市属国企中首批成立科技工作部门,并出台《关于深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明晰构建“1+N”伞型研发创新思路,实现博士后工作站、市级技术(工程)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组建。
2022年,化医集团把“三室”建设作为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三室”建设工作指引》,累计建成实验室30个、工程室6个、工作室64个,13家企业填补了工作室空白,实现了“三室”全覆盖。一年来,各级各类“三室”开展课题项目300多项。如,弛源化工天然气制乙炔工作室完成了装置系统运行优化,新增效益超过1000万元;天原化工冉天然劳模工作室实现3200吨水合肼废盐综合利用制碱,综合效益278万元。
“三室”逐渐成为化医集团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依托,集团将围绕“三室”建设,进一步实现生产型企业“三室”全覆盖,形成一核心多平台的联合创新集群,整体创新驱动格局由分散型、碎片化向系统型、统筹化转变。
“科改示范”取得良好成绩
日前,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科改示范”企业名单,重庆化医集团化研院榜上有名。2022年,化研院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完成研发投入2251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7.7%。
据悉,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上,化研院及所属子公司已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大于内。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定了《中层管理人员考核评价管理办法》,畅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推进用工市场化、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
在加强研发能力建设上,化研院新聘任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柔性引进中科院高层次人才2人;研发中心新增授权专利20项,科技创新产出累计收入3472万元。化研院还荣获2020-2021年重庆新材料研发制造先进企业,进入重庆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名单。
今年将大力抓好科技创新
今年,化医集团将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着力打造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持续深化以“三室”建设为基础的创新发展体系和“1+N”伞型研发格局,突出抓好创新平台提升、重大项目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科改示范行动等重点任务,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推动化医集团高质量发展。
预计2023年,集团研发经费投入预期达到5.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3.3%;滚动实施“三个一批”清单项目100项,年内上市新产品15-20个,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5项;新获得授权专利80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高价值专利10件以上;50%以上的“三室”实现达标;新增数字化车间2个。(刘靖渝)
(附:重庆化医集团科技创新做得如何?带你一图看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搭乘陆海新通道,更多“重庆宝贝”出海!
- 人民网重庆2月21日电 (刘政宁、许琳珮)近日,在重庆鱼嘴站,精己二酸、发动机、水泵等“重庆造”货物装满了整整一列火车。 “今年一开年,我们已发出了好几趟‘重庆造’专列了。…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