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沒有農村貧困人口的全面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扎根重慶33年,交行重慶市分行積極履行金融擔當,發揮金融力量,投身於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全社會共同富裕的事業中。在2020年末實現扶貧項目圓滿收官后,該行繼續深入探索創新幫扶方式,切實幫助定點扶貧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扶資+扶智 長效扶助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近年來,交行重慶市分行通過全面貫徹落實支持“三農”的信貸政策,切實執行中央及監管機構下發的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要求,持續加大對 “三農”領域信貸支持。對定點扶貧地區,該行施展“扶資+扶智”的組合拳,在資金支持之外持續強化黨建扶持、消費扶助,確保長效脫貧。
一方面,交行重慶市分行著力調整信貸結構、優化信貸資金投放,積極開展農村金融服務領域的創新工作,把服務“三農”、推進“涉農”經濟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截至2021年初,交行重慶市分行涉農貸款授信余額83.29億元,授信品種覆蓋重慶13個農村行政區縣,極大地支持了當地的“三農”發展。
交行重慶市分行扶貧工作小組查看村容村貌。受訪者供圖
另一方面,通過資金捐贈,該行幫助定點扶貧的城口縣雞鳴鄉金岩村修建起黨群服務中心和圖書閱覽室,支持巫山縣紅池壩鎮鐵嶺村、銀洞村建設黨建示范活動室並投入使用,推動當地黨支部加強黨群建設,帶領村民發展進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而通過交行重慶市分行的產業和消費扶持,在重慶曾經的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的城口縣雞鳴鄉,成長起來一家幾乎可以收購全鄉農副產品的電商平台公司——重慶城口縣喜娃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如今,產自該鄉的粉條、香菇、臘肉等特色農副產品,就在喜娃農業的組織下,通過電商平台直播賣貨的方式走出山區,走進越來越多、越來越遠的城市的餐廳和家庭中。
“在此之前,因為沒名氣、無包裝,我們的特產有品質卻無銷路。”喜娃農業總經理范天喜說:“是交行重慶市分行提供資金支持,又幫助我們申請品牌、設計包裝以及打造網店,一路陪伴,讓曾經的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截至目前,該公司的農副產品銷售額累計已突破160多萬元,為集體經濟創收10多萬元,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強有力支撐。
“1+2+N” 普惠金融到村扎實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初,交行重慶市分行積極加入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1+2+N普惠金融到村”基地建設,成為全市首批著手該項目行動的銀行。
“1+2+N普惠金融到村”是以打造1個普惠金融基地為基礎,以建設金融綜合服務示范站、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與金融知識宣傳站2個站點為載體,以搭載N個行動計劃為抓手,使普惠金融基地成為當地村民均等享受基礎金融服務、普及金融知識、保障金融消費權益的陣地,助力鄉村振興。
實地調研“1+2+N普惠金融到村”項目開展情況.受訪者供圖
隨著“1+2+N普惠金融到村”在長壽區展開先行試點,交行重慶市分行圍繞“1+2+N普惠金融到村”主動普惠金融新模式、推動普惠金融提檔升級。目前,該行長壽支行已率先運用交行“普惠e貸”產品為長壽區果園村基地小微企業發放貸款320萬元,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自試點以來,該行已通過多種線上普及方式,向2300余戶、近6000名村民提供金融咨詢。
這是交行重慶市分行積極服務鄉村振興的具體行動之一。
據了解,2020年末,交行重慶市分行全面完成市委市府、總行下達的各項定點幫扶任務。為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該行在實現定點扶貧縣已全部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堅決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
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該行出台了《交通銀行重慶市分行關於金融服務“三農”領域支持鄉村振興業務發展實施意見》,以進一步聚焦重點客群,明確責任主體,統一服務策略。該行同時創新“投貸結合”模式,服務龍頭農業企業,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信貸投入,對優勢特色農業建立重點項目儲備機制。通過鏈金融產品及首創的“火鍋金融”品牌,加深與農產品協會、農產品要素市場、餐飲行業上游企業合作,做精普惠金融服務以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
交行重慶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基礎上,作為國有大行,交行將進一步深入推進“三農”服務,擴大“三農”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積極履行金融擔當,切實支持鄉村振興。(胡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