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要聞

重慶理工大學:鑄就引才聚才“強磁場” 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2021年10月29日09:26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人才是強校之本、創新之源、發展之基。重慶理工大學始終把人才工作擺在優先發展的首要位置,深入貫徹新時代“人才強校”戰略,立足深度服務重慶市產業發展需求,不斷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促進人才發展20條”,著力鑄就引才聚才“強磁場”,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骨干教師及管理服務人員專題培訓班。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種好“梧桐樹”

  著力用事業平台吸引人才

  以學科建設為引領,重慶理工大學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機制,營造引進人才、重用人才、成就人才的濃厚氛圍。

  實施學科對接產業計劃,圍繞國家和地方產業發展需要,建立以需求為導向,以目標為牽引,以信任為基礎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待遇制度,淡化人才以往的論文、獎勵、職稱、稱號等,不拘一格廣納四海英才。配套打出特殊學科特殊政策,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等吸引人才的組合拳,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體系。

  依托重慶市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首席專家工作站和海智工作站,為一批高層次拔尖人才量身打造事業發展平台。近年來,先后吸引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郭孔輝、胡正寰等一批學科領軍人才加盟,還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引進高水平青年博士300多名。

  此外,重慶理工大學還以軍民融合、產教融合為契機,結合人才隊伍建設實際和人才培養需要,共建共享企業、科研院所等高層次人才150余名。優化了師資隊伍結構,強化了“雙師型”隊伍建設,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課堂教學創新大賽。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建好“儲備池”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

  在引進“高精尖”人才的同時,重慶理工大學始終把青年教師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根本,高度重視青年教師的成長和發展,不遺余力支持青年教師“挑大梁”“當主角”。

  實施青藍結對傳幫帶計劃,安排青年教師加入高水平教學科研團隊,確保青年人才“人人有團隊”,為青年教師配備“教學”和“科研”雙導師,幫助其凝練研究方向,練好基本功,抱團取暖。同時還支持青年人才自主組建團隊, 鼓勵組建跨學科、跨單位的學科交叉團隊以及產教融合團隊,對實施效果優秀的團隊,給予獎勵。

  開通青年教師立項綠色通道,在學校組織的各類教學、科研、學科建設項目及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中,拿出不低於40%的比例,定向支持青年人才。對外推薦的教學、科研類項目及人才計劃項目等,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青年人才。支持青年教師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支持青年教師到地方政府、企業頂崗鍛煉,給予專項補貼,引導青年人才走進工廠、走進產業園、走進企業,開拓其專業視野、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受益於重慶理工大學對青年人才的大力支持,一大批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為國家和重慶市等重點支持的人才對象。該校青年博士楊朝龍,進校不到五年就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上發表了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高水平論文一篇。該論文被《SCIENCE ADVANCE》選作亮點論文在官網滾動報道,這是重慶市高校科研成果首次登上《SCIENCE》子刊雜志首頁並作滾動報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加盟。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搭好“成長梯”

  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培養體系

  重視人才的成長和發展,重慶理工大學通過實施“金字塔式”培優資助計劃,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發展體系,造就了一批批教學科研梯隊人才。

  立足人才成長規律,重慶理工大學針對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崗位類別的人才,建立了國家級、市級、校級、院級四位一體的培訓體系。採取“集中與分散”“理論與實踐”“線上與線下”“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助教培訓工程、教師教學技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師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海外進修培訓工程等。每年選派不低於20%的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以五年為一個周期,實現全體教師在一個周期之內實現100%的輪訓,確保每一位教師都能通過某種方式實現知識更新,緊跟學術前沿,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能力。學校培訓工作受到了教育本科審核評估專家的高度肯定和認可。設立專項經費,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鼓勵教師到國際學術組織、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國內學會、協會、研究會等擔任學術職務。

  優化整合人才培育計劃,健全人才培養支持體系,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或具有較大培養潛力的人才中,擇優遴選,並培養造就一批批教學科研梯隊人才。對入選人才,設立“專家工作室”,採取一人一策、目標導向、結果考核的方式,通過重點幫扶,精准培育,幫助各類人才盡快入選國家和重慶市重點人才項目。

  2020年,重慶理工大學實現人文社科類國家級人才和“青”字號國家級人才零的突破﹔2021年,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劉小康成為該校首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是重慶地區除重慶大學外,今年唯一擁有杰青項目的高校。據統計,重慶理工大學已擁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重慶市兩江學者、重慶英才、巴渝學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級以上優秀人才近300人次。

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設好“后勤部”

  積極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為構建良好的人才生態,重慶理工大學不斷探索、完善激勵政策,主動適應人才對考核評價和服務需求結構的轉變,持續深化考核評價改革,持續升級人才服務舉措,做到讓人才“生活更舒心、工作更順心、發展更安心”。

  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尊重人才個性發展,實行人才多元考核。對新進博士、57歲以上老教師等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崗位類別的教師,建立各有側重、與崗位職責匹配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考核評價機制,對取得重要業績、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實行免考核。同時還探索建立了教職工的“全口徑”業績登記制度及團隊考核制度等。

  協同提升人才管理服務效能。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建立完善學校、職能部門、二級學院上下協同、互相聯動、共同發力、協同推進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建立校領導、處級領導干部直接聯系服務人才的工作制度,當好人才的“后勤部長”及時協調解決人才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人才更好更快發展。在學院設置科研財務助理崗,協助教師管理經費,處理科研財務中的事務性工作,將教師從繁瑣的財務事務中解放出來,全心全意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產出更多的成果。

  “功由才成,業由才廣”。面向未來,重慶理工大學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探索高校引才用才新路徑,持續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打造創新活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重慶理工大學供稿)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