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吹着空调看电视,这个春节肯定暖!”

2020年01月18日09:09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1月18日电(刘政宁)临近春节,身患癌症的老伴又去医院化疗了,64岁的左尧林没有像以前一样愁眉苦脸。“扶贫路上春光满,脱困家庭福气多。”1月16日,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左尧林将寄托美好愿景的春联贴在大门两侧:“医疗费用基本都能报销,没什么好担心的,我在家收拾一下,过几天让她回来舒舒服服过个年。”

临近春节,左尧林将寄托美好愿景的春联贴在大门两侧。刘政宁 摄

  左尧林是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的村民。老伴戴正碧1983年从四川凉山来到吉星村,和左尧林虽是重组家庭,日子倒也过得幸福。彝族姑娘戴正碧很勤快,在家种地搞养殖,农闲时打零工;左尧林有点手艺,走村串户维修电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09年,戴正碧被查出患有卵巢癌,这将左尧林打了个措手不及。4年内历经2次手术,前后共花费近40万元,让他们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因多年未修缮,家中的土瓦房一遇下雨天就漏水。2018年2月,已过六旬的左尧林上房顶补瓦片,一不小心摔了下来,房子没修好,还花了8000元医疗费。“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戴正碧的癌症又复发了,急需化疗。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左尧林捶胸顿足。

  村里核查情况后,于当年7月将左尧林一家纳入了建卡贫困户,9月又把他们纳入农村低保,每月都可享受生活保障。当年,住房也被列入C级危房改造,白墙、青瓦、朱红漆,加固改造花费3.8万元,左尧林没有花一分钱。

  2018年戴正碧一共进行了6次化疗,前后花费8万多元。医疗报销后,再由红十字会兜底,最终左尧林仅自行承担了几千元。“不是有这么好的政策,她(戴正碧)早就不在这个世上了。”左尧林满脸感激。

  身上的担子轻了,戴正碧的笑容明显多了起来。去年初,村里还特意给她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负责村里道路的清扫,每个月工资600元。记者注意到,左尧林的右耳上总夹着一个蓝牙耳机。“平时要接一些修理的活,这样不会漏接电话。”左尧林说,去年,扶贫干部还利用帮扶资金给他购置了120只鸡苗和300余尾鱼苗。

如今,养鸡成了左尧林增收的主要途径。刘政宁 摄

  “养这么多,卖不出去怎么办?”刚开始,左尧林还有点担心。“放心,销路我来负责。”扶贫干部的一番话让左尧林吃了定心丸。上个月,一辆小货车直接开到了吉星村,82只土鸡给左尧林带来了9340元的收入。

  如今,家门口承包的鱼塘主要用于接待垂钓者,钓上来的鱼也能卖上个好价钱。去年,土鸡出笼了两次,共收入1.5万元。加上土地流转金等其他保障性收入,左尧林一家去年全面收入超过3万元。经过评议,2019年底,左尧林正式脱贫摘帽。

  “前不久,老婆又做了一次手术,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日子真心没法过了。”左尧林说,没有医疗负担,产业收益也在逐步增长,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觉到日子有希望、有盼头。前不久,他还专门去镇上给家里添置了一台空调和40英寸的彩电。“吹着空调看着电视,今年这个春节才暖和,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左尧林满怀期待。

  “目前,村里正计划将左尧林承包的鱼塘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通过设置一些垂钓点吸引游客前来钓鱼。”吉星村主任涂福全透露,春节后,村里还会再给他购置一批鸡苗,助其增收。吉星村首批建设的300亩香榧产业基地也将在今年3月份开建,届时,可提供不少季节性岗位供村民就业,为困难群众构筑长效增收机制。

(责编:刘政宁、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