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的重庆支援队里有群脚踩"风火轮"的90后

2020年02月26日08:48  来源:重庆日报
 

  在武汉的重庆支援队里有群“90后”

  脚踩“风火轮” 救人拼速度

“九零后”护士邓乾素(右一)和同事们。(受访者供图)

  他们,出生于1990年代。

  他们,随一批批重庆市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出征,奋战在抗疫一线。在目前重庆市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中,“90后”约占总人数的近1/4。

  他们,有着“90后”的鲜明特点,活泼有朝气,爱用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他们也懂得承担时代的责任。近日,记者走近几名“90后”医护人员,记录他们的工作。

  猜方言与患者聊天的“霸气妹”

  “我年轻,身体好,不是独生女,没结婚没小孩。”如此“霸气”申请上一线的理由,出自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年纪最小的护士翁雨。

  个子高挑、皮肤白皙的翁雨出生于1996年。她爱好摄影、美食。别看年纪小,疫情暴发初期,院里号召大家支援武汉,翁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不过,她是候补成员,“眼看前三批队员都出发了,心里急呀!”

  2月13日凌晨,翁雨终于接到命令:去武汉!“我父母、妹妹都知道,都挺支持。”翁雨说,自己读初中时妈妈得过一场重病,有位护士每天都悉心照顾、关怀妈妈,下班后还要来看一眼,“所以,我立志做一名医护人员。”

  目前,她被安排进入医疗队的临时ICU病房。

  ICU病房的风险大,操作的难度也更大,“比如为一位病人翻身做俯卧位通气,因为病人浑身插满管道,得五六个人花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翁雨说,七八十岁的老奶奶脉搏跳动很微弱,我戴着护目镜和3层手套,抽血等操作很大程度要靠经验。令翁雨感到骄傲的是,目前她“一针见血”的准确率是100%。

  翁雨性格开朗。进入病区的第一天,病人们都不愿意开口说话。有位婆婆,饭都不愿意吃,翁雨一口一口地喂她,下班后还去跟婆婆拉拉家常。后来,病房里便出现一幅有趣的画面,“婆孙俩”各自用方言聊着天——全靠猜!

  用短视频等“花招”鼓励病人的男护士

  “来!大家一起比赛吹矿泉水瓶!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哦!”2月25日上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综合一病区,一位男护士正带领大家练习肺部功能。

  吴豪杰,重庆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唯一一名男护士。他出生于1994年,工作3年多了,毕业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他阳光帅气。

  “最初想参军,报效祖国。”吴豪杰说,后来阴差阳错进入护理行业,“真正了解护理行业后,我才明白护理工作的重要。”

  吴豪杰擅长做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

  《69岁重症大爷出院,用视频鼓励病友》,这是吴豪杰发布在梨视频上的短视频。“我大概2月1号开始发烧,站都站不稳。6号来金银潭医院,就像进了‘保险箱’……我一直给病友们说,听医生就好得快,大家心态一定要稳。”69岁的郭大爷是重症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郭大爷出院了。临出院时,郭大爷和医护人员录下这段点击量颇高的视频。

  吴豪杰工作之余还拍了不少视频,比如队员们是如何消毒,乘电梯怎么自我保护等;偶尔,他也会晒晒盒饭里的剁椒鱼头等,不少网友看到他们在前线的生活,纷纷在留言中评论:“看着看着就哭了!”“请一定要平安归来!”

  在向医院递交的请战书里,吴豪杰这样写道:我是一名急诊部护士,也是一名党员,愿意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有信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脚上像踩了风火轮的“小宇宙”

  重庆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市中医院护理科护士邓乾素出生于1990年。

  第三批医疗队进驻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抵达武汉后,邓乾素进入管理组,配合护士长规划病房等。邓乾素说,对病区进行明确分区才能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比如哪个房间作休息室、缓冲间,必须按站点式清晰地写出流程图,就连病区里的过道,也利用起来作了护士站,废弃的纸盒也写上标签,便于存放东西。

  到武汉一周后,有同事手部受伤,邓乾素便主动请战去了隔离病房。“刚开始不太适应,缺氧差点晕倒。”肠胃不好的邓乾素有些瘦弱,平时饭后上厕所比别人次数多。上一次厕所就要多用一套防护服。“这可不是我的性格。”有“小宇宙”之称的邓乾素第一天就硬生生把饭后想上厕所的毛病憋回去了。

  闲不住的她,没事就会去巡查病房,“一查就有各种事干,病人们都说我脚上像踩了‘风火轮’。”邓乾素笑说,自己是ICU病房的护士,做什么事情都是“ICU速度”——得跟死神抢病人。

  5月份将迎来邓乾素三十而立的生日。每天,她都会跟自己1岁半的儿子视频,鼓励他做小小男子汉,“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疫情快点过去,愿祖国昌盛,百姓平安。”

  重报集团武汉报道组记者 李星婷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