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将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还将打造具有山城特色场景的智慧城市,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20年04月02日07:54  来源:重庆晨报网
 

  今年初,中央赋予成渝两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使命,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中就包括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重庆将如何做?4月1日,在2020年重庆市科技创新工作会上,重庆抛出包括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山城场景特色的智慧城市等在内的一系列重磅举措,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我市将聚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眼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制定实施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方案,共同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科技创新环境营造,实现高新产业功能互补、设施平台互联、人才技术互通、政策制度互惠。

  同时,我市还将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高标准建设重庆科学城,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企业,发展高新产业。

  我市将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集成人才、平台、资本、项目等创新要素,构建科技型企业培育链,培育引进独角兽企业和独角兽目标企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占比,持续开展优秀创新型企业评选。

  在智慧城市打造方面,重庆将聚焦“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制定实施试验区建设行动方案,加强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丰富技术应用场景。抓住“新基建”契机,布局建设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开展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示范工程,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山城特色场景的智慧城市。记者 李晟

  相关新闻

  川渝协同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4月1日,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共同签订了《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

  《协议》明确建立完善川渝两地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突出交通污染和PM2.5、臭氧污染协同防控,共同推进川渝两地大气污染治理,以实现成渝地区优良天数增加和PM2.5浓度下降为重点,持续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助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记者 王倩

  川渝专家为江津发展“开良方”

  3月31日,江津区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家座谈会,来自川渝两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江津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围绕“江津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题,专家们纷纷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国土空间优化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江津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指导性意见。记者 张瀚祥 通讯员 黄柏添

  重庆北碚与四川绵阳深化合作

  4月1日,重庆市北碚区与四川绵阳市举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政联席会议暨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围绕交通路网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联动等八大领域深化合作,唱好双城记,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做出示范、贡献力量。记者 张皓 通讯员 涂勇 张雯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