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6月29日电(陈琦、实习生何雨霁)今年6月以来,受强降雨影响,重庆部分地区连续遭遇洪涝灾害。记者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获悉,目前重庆正抓紧推进“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建设,大力提升洪涝等灾害事故快速响应能力,打通紧急医学救援“最后一公里”。
“我们正在打造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每支小分队配备4到5人,装备等量的应急背囊。”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办公室、重庆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幸奠国介绍,背囊里有急诊、检测、防疫、后勤等装备设备。
据悉,“背囊”里装的东西根据每个快速小分队的专业功能不同构成不同,也会一定差异化,分别具备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传染病防控和突发中毒事件处置功能。比如综合医院重点是紧急医学救援,疾控中心重点是传染病防控。
据了解,綦江区遭遇“6·22”大洪水后,市卫生健康委当即派出委应急办负责人和市疾控中心专家,调派消杀防疫车赶赴綦江,指导开展环境消毒、四害消杀、疾病监测、健康教育等。并要求各级卫生健康系统单位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根据灾害发生地医学救援实际需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幸奠国表示,按照计划,在今年底我市每个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要组建一支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遇到突发情况,快速小分队既可以是先遣队,也可以是巡回医疗队,根据情况也可以及时整合增加小分队数量,作为临时医疗点服务老百姓。
目前,重庆正在健全卫生应急长效工作机制,重医附一院、附二院、儿童医院,以及市人民医院、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市疾控中心等都有专家队伍在节假日和重点时段备勤,保证指令下达后1小时内赶赴现场给予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