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高铁串联城乡 摄/蒋胜斌
走进梁平,从高处俯瞰这片热土,但见高铁高速似巨龙飞舞在渝东平原,路网纵横如织锦掩映于绿水青山,现代山水田园城市拉开画卷,展示着梁平风光无限。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党的十九大以来,梁平着力构建三峡库区、渝东北、川东北联接主城都市区大通道,以交通变迁跑出发展加速度。
据梁平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十三五”特别是我市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该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抓重庆成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发展机遇,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全域旅游要求,突出出境大通道、城市大格局、景区大联通、城乡大网络、运输大提升,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渝万城际铁路、张南高速梁平段建成通车,“两高两铁一机场两国道六省道”多式并联立体交通格局、“二环七射”区内骨架路网全面形成。
5年来,从村社路老旧单一,到组组通蜿蜒盘桓;从国道省道“肠梗阻”,到乡镇“小环线”畅通无阻;从单一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到高铁、飞机三位一体的完美呈现……放眼如今的梁平,立体交通齐头并进,正开启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新局面,强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大发展。
三年行动招招见效
开辟“康庄大道”
运输车辆在高新大道上快速疾驰,来自区外甚至市外的原材料离工厂越来越近,等待卸货入库进行生产的重庆蜀达饲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别提有多高兴:“多亏了这条高新大道,不然还有得等。”
作为一家梁平本地饲料生产企业,蜀达饲料有限公司一直以来依靠原料引进进行生产,但过去却一直为原料运输时间烦恼:“玉米、大豆、面粉等原材料通过火车运到梁平,从梁平火车站到高新区还需要约2个小时车程,不说运输成本增加,时间浪费带来压力就不小。”
直到近两年,随着“一环路北段”的建成,这种烦恼才一扫而光,由过去穿越城区1~2个小时到现在直达通道半小时。“一环路北段”的建成是梁平打通对外大通道“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时期,梁平牢牢把握全市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机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36个282公里,一条条对外通道快速延伸,对外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1小时重庆”“1小时民航机场”“1小时区域铁路枢纽”“1小时深水港”。
而改变不止于此。据梁平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前期准备,一系列通道建设还将加速。其中梁平至开江高速已完成招标,进入征地拆迁和进场施工阶段,建成后将成为出川入陕新通道;随着梁平至忠县至石柱高速建设,则将为梁平开辟到新生港通道,实现梁平水运出口突破,联动梁平百里竹海和石柱黄水景区发展。
除此之外,未来随着梁平至开州、城宣大邻渝高速,长寿至垫江至梁平、广安至大竹至梁平、梁平至忠县至黔江铁路,梁平通用航空机场等建成融入,一个面向三峡库区、渝东北、川东北,联接主城都市区的“六高五铁三机场两港口”立体交通枢纽将快速形成。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高速、高铁、通用航空铁纵横交错,一头连接梁平、一头连接成渝,梁平经济社会发展正步入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干线公路通镇连乡
产业“一路飘香”
国道、省道是梁平区域客货流量最大的通道,经过不断地加大投入升级改造,质量、安全、舒适度有了很大提高,从而带动沿线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
“明月山·百里竹海”以风景秀美而著称,在二三十年前是却远近闻名的矿产区,煤炭、石膏、石灰等储备丰富。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当地逐渐沉寂了下来,人民收入也直线降低。
2016年,梁平区利用S510省道升级改造的时机,构建起了以1条省道为骨架、2条县道为支撑、200余公里乡村道为衔接的百里竹海旅游公路体系。黑色的沥青路面、白色的交通标线、花红叶绿的景观绿化不仅串联起了风景名胜,揭开了“明月山·百里竹海”的神秘面纱,更让路途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观,拉近了游客与景区的距离。如今,S510省道百里竹海段已成为重庆市干线公路示范路段,“明月山·百里竹海”已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样板地,竹山镇猎神村成为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文化旅游、民宿经济、竹产品精加工成为带富一方的新引擎。
公路通,一通百通。交通直接激活一方产业发展,在梁平不止一例。在梁平区蟠龙镇,沿G318蟠龙超限检测点处左拐上二环路,扈槽村“唐家坡印象”农家乐老板朱丽娟最近忙个不停。近期从梁平乃至主城蜂拥而至的游客让她又高兴又烦恼:“生意太好了,压力也大。”
“要是公路不通,我的民宿不会这么火,果业种植业不会发展这么快。”朱丽娟说。据了解,除了朱丽娟以外,这条公路沿线还开设了近20家乡村民宿和农家乐。一路通,百路畅,带动改善沿线15余万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农户人均增收上万元,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近年来,梁平充分发挥普通国道、省道通镇连乡、兼具机动性和通达性的比较优势,全力快速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截至目前,共有普通国道2条154公里、省道6条242公里,实现了全区所有乡镇(街道)都有国道、省道过境。
干线交通建起来,乡村资源、资金流动起来,如今借路发展产业活了,村民致富路也宽了。
“四好农村路”补短板
链接脱贫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的发展与脱贫致富息息相关。
大梨村位于梁平区东北部合兴镇,海拔830余米的高山上。大山的自然环境为这里的蔬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但也阻碍了产业发展走出去的路子。因为进出不便,多年来村民们尝尽了被困深山的苦头:“过去唯一的土路是村民们人工挖出来的,雨天车子进不来,镇上赶场全靠走。”
修路,是大梨村祖祖辈辈共同的梦想。近年来,在各部门的支持下,15公里农村公路建成投入使用,打通了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出山路。随之而来的是,大梨村借势发展的茄子、西瓜、李子、沃柑等扶贫产业也走出了大山。
脱贫致富的路子千万条,但每一条都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改善。据梁平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该区采取有力措施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这块短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开行“农村公交”等方面取得了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四好农村路”2500余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客运、组组通硬化。
畅通、安全、舒适、美丽,农村公路的华丽转身,正构建梁平农村交通新格局,全区农村公路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了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成果。
亮点扫描》》
“交通+” 加出美丽乡村路
当公路、文化、旅游、产业跨界融合,沿线特色产业便因路而建,因路而兴。梁平与山相安生、与水共长,漫长岁月中构筑起一座民间文化高地。交通嬗变,则将这份魅力加倍释放。在梁平,二环路以其独特的公路文化建设,在高山峻岭田园风光中呈现出别样的美。
据梁平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条公路在设计之初就在坚持保护生态、融入自然的同时,根据沿线每个镇乡(街道)的历史脉络、文化沿袭,利用沿线平台、弃土场、护坡等条件,因地制宜,巧妙构思,建成大型文化墙、观景平台、文化广场等20余处。
沿线蜀岭雄风、蟠龙观景平台、大观文化广场等经典别致,正让公路自成一景;联通城市乡村,则让这条路逐步成为一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观光、产业发展的农村公路。这条公路于2019年成功入选“2019全国美丽乡村路”,成为重庆市唯一一条荣获该奖项的乡村路,全国仅有18条道路上榜。
通航起飞 梁平机场获得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
重庆第三个通用机场——梁平机场正式投用。据梁平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构建全区“六高五铁三机场两港口”多式并联立体交通格局,近年来该区以原梁平机场为依托,正加快通航机场建设。
9月4日,梁平机场获颁A1类通航机场使用许可证。据梁平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机场已划定明确发展规划。其中,起步期至2021年,将以低空旅游、航空运动、航空会展、航空科普、飞行培训、试飞保障为发展重点;成长期为2022年-2025年,将以短途运输、航空物流、工农作业、应急救援为发展重点,构建起公共服务能力覆盖西南地区的通用航空飞行网络;成熟期为2026年-2030年,将以通用航空飞机生产、组装、试飞、交付、销售、维修一体化服务为发展重点,依托梁平机场建设临空产业园,逐步完善梁平通用航空上下游产业链。
王琳琳 曹天宇 龙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