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保就业,就是保住千万家庭的“饭碗”;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是我国就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从就业人数看,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900万人的目标任务;从城镇调查失业率看,2020年2月达到6.2%的历史最高点,之后稳步回落5.2%,与2019年同期持平;从重点群体看,2020年全国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3243万人,超过2019年水平。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把就业工作摆在“六稳”“六保”首位。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复杂的就业形势,从中央到地方按照就业优先政策的思路,接连出台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确保重点企业用工、稳定劳动关系、做好人力资源服务、加强重点群体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找准了稳就业的着力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得到暖心跟踪帮扶,就业好于预期;沿长江十省市人社部门围绕退捕渔民安置开展“一对一”服务,就业率超过99%;享受过就业扶贫政策服务的贫困户占比超过90%……一系列细致高效的精准服务,成为保就业的重要保障。稳扎稳打,奋力向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成为经济企稳的有力支撑,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顶压前行、担当作为,以空前力度应对空前冲击,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强力政策对冲,创新实施28项突破性政策,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组合拳;聚力就业扶贫,对贫困劳动力优先组织外出、优先留用稳岗、优先转岗安置;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个体经营、非全日制用工和平台就业等多渠道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史无前例的政策力度,构筑起稳就业的坚固防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受益于经济企稳向好,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态势。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我国劳动力供给仍处高位,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只有不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遵循“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权益,优服务、强培训、防风险、兜底线,才能实现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