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艳的花朵、清澈的湖泊、蜿蜒的乡间小道……构成了巴南区二圣镇云林天乡的春日胜景,引来游人如织。如今的巴南农村,处处都是干净整洁的画面,全区建成市级以上美丽宜居乡村24个。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上月印发了《关于通报表扬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通知》,对全国106个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众满意的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予以通报表扬,巴南区名列其中。
环境好了 游客自然就来了
“村里干净了,来的游客也多了!”在二圣镇集体村,家家户户的院落干净清爽,种满花草,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说到变化,村民余明兰打开了话匣子。
早年的集体村也是家禽散养、垃圾乱丢、房前院后脏乱差的邋遢景象,现在不仅农家小院整整洁洁,就连乡村道路上每隔不远也有一个垃圾回收箱。
环境好了,游客自然就来了,为此,余明兰专门将自家的空房改造成了农家乐的客房,每到旅游旺季,房间总是很早就被预定完,余明兰一家的年收入也从原来的几万元增加到十几万元。
这一切改变,都发生在短短几年间。
2018年以来,巴南区制定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抓好乡村规划编制,科学把握乡村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特征,按照聚集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4种类型,对191个村进行了科学分类并差异化编制规划指引,实现了一张蓝图多规叠加、融合共用。
同时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片、特色产业发展等,巴南区精心打造了20个示范点,对房屋外立面、坡屋顶进行改造,并以院落为单位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建成二圣天坪山、鱼洞云篆山、丰盛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通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农文旅生态绿色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激发动力 村民争着要改变
“我要把庭院装扮得更美,争取下次能评上‘最美院落’。”在圣灯山镇滩子口村,农户张家强正在修剪院子里的花枝,盛开的花朵随风轻舞。
为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巴南区创新实施了村民“投工投劳”的建设模式,即由政府出资,村民自己出劳动力,对房前屋后进行改造美化,并建立“五制”工作法,实行户长包户、院落长包院、段长包段,党员、村民代表为示范的分片分户包干制。
157支“背篼”宣传队也组建起来,老党员、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开展人居环境宣传,并通过开展评比、“最美院落”评选等,让群众喜欢也愿意参与其中,变“要我改”成“我要改”。
“自己的家园,肯定要爱护啊,现在到处都干干净净的,看着也舒心!”张家强说,去年村里把河沙、水泥运到了家门口,他就甩开膀子修花台、平地坝……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便把院子修葺一新。
据统计,巴南区通过“一事一议”“政府补助材料、农户投工投劳”“以奖代补”等方式,调动了2万村民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监督、验收和管理,完成150个集中院落环境设施改造提升,实现“农户自己事自己办”“集体的事商量办”。
建章立制 美丽乡村长长久久
“这次比拼没有取得好成绩,我们深刻反思,下次一定追回来!”在巴南区人居环境整治中,各镇街每两个月就要组织一次现场观摩和“村庄比武”,这是巴南区制定的区镇村三级推进机制的一部分。由区政府常务会听取工作汇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每月开展工作调度、暗访督导、考核、通报,最后各镇街比拼,形成闭环责任机制,让人居环境整治长效长治。
“清洁卫生搞得好,还能登上荣誉榜。”二圣镇中坪村的刘开元说,村里每个季度都要评选卫生家庭,做得好和不好的都要上榜,“我们当然都想被表扬,所以对环境卫生格外注意,坚决不‘拖后腿’。”
巴南共配备了788名村庄保洁员,在23个镇街实行包干制,建立区镇村三级监督员队伍,每天巡逻反馈信息并督促整改,制定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建设标准,常态化开展评比评选;公示农户“红黑榜”,评选区级示范村20个、最美庭院(阳台)125个、清洁卫生标杆42户。
同时建立文明乡风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利用“四堂互映”“德法相伴”等活动宣传人居环境知识,引导村民自觉维护整治成果。
巴南区融媒体中心 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