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加强文旅深度融合 巴蜀七十二行雕塑馆开馆

2021年03月30日18:57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巴蜀七十二行雕塑馆开馆。许美延摄

  人民网重庆3月30日电 锁匠、补锅匠、箍桶匠、拔火罐……这些民间老行当,你还记得吗?30日上午,巴蜀七十二行雕塑馆在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隆重开馆,一尊尊雕塑表情丰富、姿态各异,充满烟火气的巴蜀地区民间生活重现在眼前。

  108个雕塑展示巴蜀地区老行当

  巴蜀七十二行雕塑馆以传统行当为主题,举办《巴蜀七十二行雕塑展》,展出面积约700平方米,以雕塑艺术形式展示清末民初时期极具特色的79个巴蜀地区传统行当。展览由79组,共计108个雕塑人物及道具组成,分为城乡力夫、良工巧匠、街巷能人和市井商贩4个单元。

  上百个民间小人物雕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他们当中有拉船的纤夫,搬运货物的棒棒,缝缝补补的裁缝,修造房屋的泥水匠,打制家具的木匠,唱川剧的艺人,教书的私塾先生,做生意的商贩等。

  “小时候只在老一辈口中听说过这些行业,几乎没有实实在在的见过,没想到在这里竟然看见了。雕塑数量众多而且形象生动,让人感到震撼,好像置身于爷爷奶奶生活的时代。”看见眼前的雕塑,不到二十岁的游客王小姐兴奋又好奇。

巴蜀七十二行雕塑。许美延摄

  结合地区特色再现传统生活场景

  据了解,巴蜀七十二行雕塑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雕塑学会理事邓刚带领团队创作。雕塑以清末至民国时期为历史背景,根据巴蜀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人物形态、生活特征和人们的审美认知,提炼巴蜀一带鲜明的人物特征与从业者的肢体语言,创作了具有当代审美特征兼具历史文化意义的巴蜀七十二行雕塑作品,生动再现传统行当劳作场景,着力体现七十二行从业者们的淳朴奋进的优秀品质。

  中国美术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介绍:“这些雕塑记录巴蜀地区传统民风民俗,生动呈现出每一个行当的突出特征和地域文化内涵,再现了过去的市井生活和人间烟火,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计民生,具有深厚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为观众打开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巴蜀人文画卷。”

  展览既是传承更是创新。“雕塑中展现的老行当,有一部分已经消失了,但巴蜀地区百姓坚韧、勤劳的品质流传了下来,以这样的方式再现巴蜀百姓的生活,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渝北文物工作者刘春鸿说。

巴蜀七十二行雕塑。许美延摄

  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添渝北特色

  渝北文化旅游委主任吴云斌介绍,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近几年渝北区不断尝试改变城市的文化形象。此次打造的巴蜀七十二行雕塑馆,标志着渝北区以巴渝民俗、古床、巴蜀行当和渝北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多点布局博物馆群落基本形成,是渝北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再一次重要提升。

  “巴蜀七十二行雕塑展是民俗文化艺术化的展陈,这种传统行当的特色专题展既是记录传统行当职业,也是保护抢求地域文化。”吴云斌说,这个展览,让人感受到新老行当更替过程中匠心文化的传承,也激发人们传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

  近年来,渝北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传承巴渝工匠精神,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凸显渝北特色。(刘政宁、许美延)

巴蜀七十二行雕塑。许美延摄

(责编:秦洁、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