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编年史》。 许美延摄
人民网重庆3月10日电 10日上午,《大足石刻编年史》在大足石刻研究院举行首发式。该书采用编年体体裁,取材范围自先秦始,时间跨度2600余年。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大足石刻历史研究中的空白,丰富了大足学的基础内涵。
据了解,《大足石刻编年史》由大足石刻研究院副研究员方珂编写,从编撰到出版历时10年。该书搜集了各种史料中有关大足、昌州、四川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可能对大足石刻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作出辑录,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宗教、民俗、社会史等各种资料,弥补了大足现存的资料的不足。
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透露:“目前国内的四大石窟中,敦煌石窟和云冈石窟已有编年史出版,而此前,大足石刻收到条件的限制,未能编写出自己的编年史。”
本次出版的编年史以年代为线索,贯通历史事件,对于大足当时的历史背景研究有着极大的意义。同时,对于大足石刻中一直有争议的历史问题也能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对于大足宗教的研究,也能起到探讨其特殊背景和追本溯源的作用。并且,该编年史对大足铭文作了较认真的校对,纠正并弥补了《大足石刻铭文录》中因时间仓促而造成的许多错误。
“这本书作为大足学研究的基础性史料,在梳理贯穿了260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再横向以大足为中心向四川乃至全国延展,构建了大足石刻在大时空中详实的资料。”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大足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天祥介绍,大足石刻作为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外来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互交融碰撞下形成的民族化、本土化杰出例证。同时,大足石刻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在汇聚和塑造中华文明自信、坚定和向世界传播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活动现场。 许美延摄
现场,还举行了“巴蜀宋代石窟艺术与宗教文化研究”项目在大足石刻研究院开题会。该项目是去年11月川渝地区联合发布的25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中的一项。
据了解,“巴蜀宋代石窟艺术与宗教文化研究”主要是针对巴蜀宋代石窟造像及其宗教文化的研究。不仅是大足石刻研究院历史上第一项省级重大研究项目,也是大足区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过程中获得的一项重要的学术文化研究项目。(刘政宁、许美延)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