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 再立新功

18个乡镇党委书记的心里话

2021年04月15日08:42  来源:重庆日报网
 

三月三十日,正在向乡村主题旅游小镇迈进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8月以来,我市参照国家深度贫困县的识别标准,精准识别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突出制约问题。

  3年多来,深度贫困乡镇共投资69.44亿元,实施项目2071个,在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扶贫产业发展、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提升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发生率从18.24%下降到零,群众满意度达到99.3%,既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又有机衔接乡村振兴,在有效衔接上探索了路子、树起了样子。

  在全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这18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常委、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

  引带动机制 建旅游小镇

  “现在全乡群众吃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也达到100%保障。在好政策的带动下,大家也从‘推着跑’变为‘主动跑’,‘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向前跑’的观念深入人心。”回顾起决战深度贫困的历程,谭雪峰无限感慨。

  近年来,在开展脱贫攻坚的同时,中益乡还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社会资本+集体经济+闲置农房”“农家乐+贫困户”等产业发展联结带动机制,深度激发村集体、群众发展动力活力,促进全体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中益乡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起步,未来我们将继续丰富旅游业态,争取到2025年将中益乡建设成为有影响力的乡村主题旅游小镇,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以上。”谭雪峰说,接下来中益乡将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龙头,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好中华蜜蜂小镇,构建“大研学”旅游格局,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确保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以此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栗园园)

  巫溪县委常委、红池坝镇党委书记王仕杰:

  找准新定位 创建金招牌

  “3年多的深度攻坚,红池坝镇围绕‘农旅融合、旅为龙头、农为基础、交通先行、党建保障’20字治贫思路,不仅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也实现了‘农田变景观、农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目标。”王仕杰高兴地说。

  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镇,红池坝镇紧扣“市级乡村振兴先行者、巫溪旅游西大门、全县乡村旅游示范镇”三个定位,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目标。去年,“红池云乡”旅游区获评3A景区,茶山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文明村镇”3个国字号称号。过去的穷乡僻壤变成了游人如织的乡村旅游景区,绿水青山成了红池坝镇的“金字招牌”。

  “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为方向,加快红池坝镇全域旅游创建。”王仕杰表示,将着力培育“红池坝上·云中之家”乡村旅游品牌,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富民兴镇的金山银山。(记者 龙丹梅)

  奉节县副县长、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

  乡村能善治 产业要壮大

  “回顾脱贫攻坚的成效,最让我满意的就是平安乡开展‘四访’工作,不仅让干部得到锤炼,更是让群众实打实得到帮扶。”邹远珍介绍,通过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的“四访”工作法,平安乡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下半年,平安乡探索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银行,约定积分、扣分、兑换细则,明确积信、积孝、积善、积勤、积美五大指标,定期开展‘五星’评比,激发群众比学赶超,不断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邹远珍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将继续培育壮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邹远珍说,平安乡将稳定蔬菜、中药材、小水果、豆腐柴“四个一万亩”种植规模,并推出“平安味道·幸福生活”农特产品。此外,平安乡还将挖掘文昌田园“晴耕雨读”耕读传家文化,创建文昌田园3A景区,推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努力走好乡村振兴第一步。(记者 苏畅)

  丰都县三建乡党委书记黄友志:

  村村有产业 户户能增收

  “我们实现了扶贫产业到村到户全覆盖,整合相关扶持资金,在全乡8个村因地制宜发展起笋竹、青脆李、油茶、花椒等效益农作物1.8万亩,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园。”黄友志介绍,乡里还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建立起财产、资本、股权、工资等长效带贫益贫机制,全面消除了“空壳村”,鼓起了“钱袋子”。

  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成为三建乡的最大亮点,乡里依托各村特色产业规划,实施了“一村一品”乡村特色游,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后打造了保家楼民宿、廖家坝旅游小镇、千亩梯田风光等旅游景点,成为新的“打卡地”。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我们接下来最想做的事。”黄友志表示,将继续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发展乡村经济,最大限度地激活人、地、钱、自然风光等资源要素,以脱贫攻坚的决心和勇气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左黎韵)

  云阳县泥溪镇党委书记陈宇:

  促农旅融合 传农耕文化

  “每当看到漫山遍野开满沁人心脾的柑橘花,看到群众面带笑容数着卖农产品的钱,我就觉得无比欣慰。”陈宇说,与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作战3年多来,最让他满意的就是黑木耳、香菇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切切实实让村民增了收。

  “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主要在产业提质增效和智慧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陈宇说,泥溪镇立足产业基础,建成电商大数据平台、智慧农业监测系统,让大数据智能化为产业赋能,实现了对产、供、销全产业链的精准管理。此外,还建成集农特产品加工包装、营销展示、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

  陈宇说,接下来将全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间种食药两用的金丝皇菊,打造集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此外,进一步深挖农耕文化、增加体验互动,着力将三峡农耕园打造成“让老年人寻回记忆、让年轻人记住乡愁、让小孩子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3A级乡村旅游景区。(记者 栗园园)

  城口县鸡鸣乡党委书记李明伟:

  抓党建引领 建连片茶园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鸡鸣乡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群众精气神的提升,最让我感到满意。”李明伟说,目前鸡鸣乡的路网密度达到2.31公里/平方千米,电网全面升级改造,移动网络覆盖率达到98%,形成了“1+3+X”的产业格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与日俱增,满意度达98%以上。

  与此同时,鸡鸣乡还以乡为单位设立奖助学金,并建立完善制度,资助范围覆盖全乡所有学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将支部建在产业上,成立功能性党支部,充分发挥无职党员作用。

  李明伟表示,接下来将以“鸡鸣贡茶”为龙头,实施区域发展计划,吸纳周边乡镇茶农,将“明通、鸡鸣、咸宜”沿线中低山区域打造成为连片标准化茶园,全面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借助周边景区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记者 罗芸)

  巫山县双龙镇党委书记易前聪:

  创建示范镇 完善产业链

  “我们通过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回顾双龙镇3年多的脱贫攻坚之路,易前聪感慨万千。

  他说,深度脱贫攻坚激发了群众发展的斗志,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让群众深谙幸福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道理。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易前聪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双龙镇将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利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契机,全力创建“三个示范镇”(特色生态产业示范镇、乡村治理创新示范镇、乡村文化建设示范镇)。以产业发展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产业的基础作用,不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种植、管护、销售、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运输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培育壮大青脆李、中药材、柑橘、核桃等生态农业,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可持续增收,更好地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记者 赵伟平)

  武隆区后坪乡党委书记宗小华:

  产业上规模 治理出新招

  通过3年多的深度脱贫攻坚,后坪乡全面解决了贫困群众“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用当地群众的话来说:干部群众“全力战天斗地、变化翻天覆地、精神感天动地”,这3年是后坪历史上变化最大的3年,也是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3年。

  宗小华说,2020年以来,后坪乡按照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重点在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上进行了探索。特别是产业振兴,通过实施特色农业的“三万五园”产业规划,实现了在地高山茶叶8200亩、中药材7600亩、中华蜂6200群,山地特色农业产业逐渐规模化。

  今年后坪乡将重点实施组织振兴,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这几年,通过“法治扶贫”项目的有效实施,结合“一章一约三会”的推广,后坪乡真正实现了“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群众的问题群众解决”,以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记者 罗芸)

  城口县沿河乡党委书记吴雪飞:

  管理靠自治 产业有特色

  “我们以攻坚克难、破釜沉舟的精神和韧劲,完成了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住房保障为主的跨越式发展,切实解决了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问题,彻底斩断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根,为区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吴雪飞说。

  针对基层治理“一盘散沙”、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沿河乡创新实施“院落自治”管理模式,推行“大网格+小院落”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村庄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乡村“三治”融合发展,形成了“党建扎桩、德治塑魂、院落织网”的院落自治样本。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吴雪飞表示,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点,沿河乡将继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加大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完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以竹笋、香菇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挖掘传承红色文化和山地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记者 汤艳娟)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