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肿瘤发病率 高危人群怎么办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视频访谈,我是主持人文彦。
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生命健康。那么,我国常见肿瘤有哪些?我们又应该怎么预防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北部宽仁医院肿瘤科主任杨志祥来到演播厅,带大家了解一下肿瘤防治的相关问题。
主持人:杨主任你好!
杨志祥: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杨主任,我国常见肿瘤有哪些呢?
杨志祥:根据世界卫生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排名发病率前十位的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宫颈癌,这十种癌症占所有新发病例的78%。
主持人:大家应该如何做好肿瘤的防治呢?
杨志祥:首先我们医务工作者对肿瘤防治的共识是“防大于治”,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早诊早治,其次要明确肿瘤疾病的高危人群。我国常见的致癌因素常常分为五大类,包括行为因素、饮食因素、代谢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根据这些因素选择高危人群,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肿瘤早期筛查就显得十分重要。
主持人:那么,不同肿瘤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如何进行健康筛查呢?
杨志祥:好的,那我们就把我国常见的前5位肿瘤的高危人群和健康筛查方式逐一介绍一下。
第一,肺癌。
高危人群包括: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有肺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年龄≥40岁;长期主动或被动吸烟者;特殊职业者,包括工作环境污染等,最后是有慢性肺部疾病史的人群。
针对,肺癌的高危人群,我们建议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年一次,非高危人群每两年一次,必要时需要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需要注意的是胸片和PET/CT不能作为肺癌早筛手段。
第二,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包括: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恶性肿瘤尤其是肠道肿瘤家族史;年龄≥45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有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息肉、克罗恩病等癌前病变以及盆腔接受过放疗辐射者。
针对一般人群,也就是40岁以上的人群,我们建议每年一次大便隐血检测,每五年一次肠镜检查。而针对高危人群即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一次大便隐血检测,每两年一次肠镜检查。
如果已经出现了便血、便秘、腹泻等症状持续两周以上,需要及时引起警惕。
第三,胃癌。
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岁;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早筛建议:高危人群应接受1次色素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每2年1次普通胃镜检查。如检查异常,建议每年1次色素胃镜检查。
第四,乳腺癌。
高危人群包括:恶性肿瘤尤其是乳腺癌家族史;乳腺导管、小叶不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等癌前病变者以及有胸部放射治疗史的患者。
针对一般人群来说,40-70岁的人群,建议每半年乳腺超声检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70岁以上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每2年1次乳腺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
而对于高危人群,建议35岁起每半年乳腺超声检查,每年1次乳腺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必要时BRCA基因突变检测。
第五,肝癌。
高危人群包括:年龄大于45岁;慢性乙肝或丙肝,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嗜酒、长期食用霉变食物等人群。
早筛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1次超声检查,1次甲胎蛋白检测;如甲胎蛋白检测阳性,每2-3个月复查1次,必要时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
不同疾病的高危人群,以及对应早筛检查方式都是不同的,建议大家寻找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和筛查。
主持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防癌事项呢?
杨志祥:不同肿瘤的预防也有共性,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七个方面:1、戒烟,并且任何时候开始戒烟都不晚;2、控制饮酒;3、控制体重;4、健康饮食;5、增加运动;6、远离肿瘤相关病原体感染;7、进行专业的肿瘤筛查。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杨主任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杨志祥:再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