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尿路结石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视频访谈,我是文彦。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常见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尿路结石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它的发生与年龄、种族、体重、职业、水摄入量、气候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相关。那么,尿路结石具体是怎么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邀请重庆北大阳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黄自能来到演播厅,和我们聊一聊相关话题。
主持人:黄主任,你好!
黄自能: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黄主任,尿路结石常见的症状有哪些呢?
黄自能:尿路结石患者一部分是没有任何症状的,通常是健康筛查,或因其他疾病住院常规检查发现。另一部分有症状的患者则表现为腰部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发作时多为突发性、剧烈性疼痛,同时,伴有血尿。一旦经过解痛,患者疼痛可很快缓解或消失。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以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以及结石所在位置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程度,从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主持人:尿路结石的出现,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具体原因,那尿路结石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黄自能:事实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我们在诊治该病的时候,应考虑以下几个最常见的因素。
第一,尿路因素。有部分患者因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等原因,导致尿路梗阻性疾病造成尿路梗阻,使尿中已形成的晶体或颗粒滞留,继续长大成石,还可能合并感染。
第二,个体因素。首先是遗传方面,先天性遗传所致的肾小管功能障碍、先天性酶缺失、或有家族中有高结石发病率的,这些都和尿路结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其实,因考虑到其他疾病的影响,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有些骨折、瘫痪病人因治疗长期卧床,溶骨性骨肿瘤等,这些因素也可能诱发产生泌尿系结石。另外还有一些至今我们都不知道的原因和代谢因素,也可能会产生结石。
第三,环境因素。南方由于喀斯特地貌,人们一般饮用地表水,水中钙含量较高,长期饮用容易产生尿路结石。热带地区人们长期从事户外工作,水分补充不足、出汗多,尿液浓度升高,这些都可能增加尿道结石的发病率。
主持人:那尿路结石会产生并发症吗?
黄自能:尿路结石病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会产生以下常见情况。
一,感染。泌尿系结石嵌顿部位对输尿管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可产生压迫性炎性反应,嵌顿部位甚至会出现局部溃疡,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和产生细菌感染。
二,血尿。由于结石在肾输尿管内的存在,引起尿路生理功能代谢紊乱,结石的运动使输尿管强烈性痉挛导致肾绞痛和血尿。
三,肾脏输尿管形态变化。由于结石在输尿管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嵌顿引起肾脏输尿管、尿流引流不畅或完全梗阻,从而引起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水,直接导致肾功能损害。
四,绞痛。多见于肾脏结石,在排进输尿管时引起的输尿管强烈痉挛而产生肾绞痛。
主持人:医生都建议尿路结石患者多喝水,那患者应该如何喝水、喝多少水呢?
黄自能:喝水是我们健康成人的日常需要,而结石患者适当多饮水可以增加尿液排泄量,能使体内尿酸盐代谢产生的饱和度降低,减少结石形成和较小结石的排出。
每日饮水量多少,应根据天气、温度变化情况、自身体重和生活环境决定,在正常饮食习惯下,一般饮水每天应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结石病患者饮水量每日应保持2500毫升-3000毫升左右。
合理安排分配饮水时间也很重要。人体在深夜和清晨尿内草酸钙和一些有害物质含量较高,睡前和晨起适当饮水1-2杯,对于预防结石的形成有一定帮助。
另外,要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足够的睡眠,经常锻炼,保持良好心态。食物品种应多样化,对一些较易产生结石的食物,如豆制品、菠菜等,应尽量少吃。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黄主任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黄自能:再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举办创业资源对接会 10项目获意向投资4300万
- 人民网重庆12月6日电 (陈琦、刘敏)6日,作为重庆市第四届“渝创渝新”创业生态峰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创业资源对接会(简称“对接会”)在渝举行,10个创业项目参与路演,现场获得意向投资累计达到4300万元。 本次对接会以“创新版图、预见未来”为主题。…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