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颗小胶囊改变世界

2020年01月09日07:49  来源:重庆日报
 

  他和团队所研发的OMOM胶囊内镜成为我国唯一入选联合国采购目录的胶囊内镜,实现了我国胶囊内镜技术零的突破——

  王金山 用一颗小胶囊改变世界

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演示智能导航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记者 龙帆 摄

  5名医生被缩小成几百万分之一,注射进人体内进行血管手术——这是好莱坞电影《奇异的旅程》中的故事。

  这样的“脑洞”看上去离我们还很遥远,但,如果将医生换成微型智能医疗机器人呢?

  日前,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山获得2017-2018年度富民兴渝贡献奖,他改变世界的科技成果从一颗小小的胶囊开始。

  最不忍见病人手术时的痛苦

  王金山十分热爱文学,但在祖父一次插管胃镜治疗的痛苦经历中,他突然发现,光靠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并不能改变病人的伤痛,他毅然弃文从医。

  “我最不忍见病人手术时的痛苦,我希望每一次手术的痛苦都成为医疗技术进步的垫脚石。”王金山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的初心,他希望每一次治疗和诊疗的过程能让人感到舒适。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1998年创立。2000年前后,中国胶囊内镜创始之初,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被世界称为第三次技术浪潮的MEMS(微机电系统)领域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但由于没有任何关于MEMS领域的案例可以借鉴,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摸索。

  2004年6月,王金山带领金山科技团队研制的“胶囊内镜”在重庆通过了国家“863”专家组的验收,轰动国内医疗领域。

  这并不是一颗普通的胶囊,体积小、重量轻的胶囊内镜通过患者口服进入胃肠后,可拍摄消化道图像供医生诊断。其无痛无创无需麻醉的无线检诊方式,克服了传统推进式内镜体积大,检查过程痛苦,患者耐受性差等缺陷,开创了对胃肠病患者舒适化检查的新时代,填补了国内空白。

  助推重庆成为中国胶囊内镜发源地

  目前,金山科技已拥有300人的研发团队,20余年间,王金山带领他们将MEMS领域的多项关键共性技术积极地投入应用转化,形成了多项医学科技产品。

  随着胶囊姿态可控技术难题的突破,磁控胶囊内镜也在国内首个成功研发,这让胃部检查诊断的覆盖率、普及率大大提高。

  在王金山的主持带领下,他的团队完成了24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拥有核心技术30多项,申请专利1021件。他们研发的金山胶囊内镜比国际的同类产品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响应更快、精度更高。

  医疗技术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机械产品,在产品研发定型之后由医生指导并完成严谨的临床循证研究,以证实产品到底能不能适用于临床,能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这就是产学研的深度协作。

  王金山说,他习惯仔细阅读医生的病例和技术反馈意见,亲自与医学专家座谈反复就技术优化切磋。

  2018年、2019年,连续两届胶囊内镜全球高峰论坛在重庆举办,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医学专家、学者汇聚山城。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掌握相关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和行业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为医疗科技创新驱动行业经济新增长做出了示范作用。

  未来:让微型医疗机器人“机智过人”

  2019年8月,第二届智博会上,金山科技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智能导航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一亮相就赚足眼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教授杨朝霞使用这款胶囊机器人为受检者现场进行胃部检查,小小的胶囊机器人,在体外设备的智能控制下,像一艘无人驾驶的飞船游弋穿梭在胃部模型的各个站点,执行预期检查任务过程中完全无人为干预。

  “这是全球的第四代胶囊内镜产品,也是全球首台智能导航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王金山说,像这样运用在胶囊机器人上的定位技术,智能控制算法均是世界首创。

  “钻进人体大干一场”,这在以往看来天马行空的雄奇幻想,如今正被王金山及其团队提上计划日程。

  王金山说,在攻克微型智能医疗机器人的未来征途上,金山科技会将微型机器人还原成“缩小医生”。近期,金山科技还有大型胸腹腔手术机器人、血管机器人等更多医生“助手”亮相,加强智能科技的全球战略布局。王金山表示:让微型医疗机器人“机智过人”,他将始终为此努力。 

  本报记者 张莎 实习生 苏畅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