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重庆时刻系列报道

稳减补!重庆多举措稳就业、为企业减负

2020年02月14日19:37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2月14日电(陈琦、刘敏、姚於) 2月14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黎勇对全市稳就业、中小企业社保减负、人才激励等方面举措做了介绍。

  稳!

  线上招聘、线上培训……多措并举稳就业

  黎勇介绍,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按照“停、快、防”总体思路,及时暂停了各类现场招聘等人员聚集活动,加快出台了21个应对疫情防控的政策文件,大力推行89项人社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坚持12333人力社保电话咨询服务过节不间断,累计接听群众来电4238个,及时解答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关于人力社保方面的问题。同时采取多项举措稳就业:

  组织线上招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立即暂停了各类人力资源招聘现场活动,大力推进网上招聘活动,将春风行动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多渠道分批次收集全市就业岗位10万余个,通过全市公共就业服务网等平台广泛发布,供劳动者实时查询;建立农民工实名信息台账和健康档案,分类梳理农民工就业意愿、就业去向等信息,针对性提供网络或电话求职指导;及时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开行农民工外出的专车专列,做到农民工外出从家门到车门、到厂门,实现点对点的送到用工地;开发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公益岗位,按最低工资标准给予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补贴,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地就近就业。

  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出台线上职业培训政策,开发网络课堂和网络培训课程,返乡农民工、企业待岗职工、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可通过网络参加免费培训,并按标准对组织实施培训的培训机构给予补贴。目前,全市已有260家培训机构建立了网络培训课堂,6万余名劳动者接受政府补贴性线上职业培训。

  稳定劳动关系,鼓励支持企业与职工携手共渡难关。及时明确新形势下劳动关系处理标准,针对疫情防控假期延长、职工感染治疗或隔离、企业分步复工复产等新情况,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出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处理、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致全市企业及职工们的倡议书等措施,明确了假期延长期间、停工期间的工资标准问题,倡导企业与职工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灵活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调整工时等措施,不裁员或少裁员,携手共渡难关。

  减!

  社保缓缴、稳岗返还……为中小企业减负

  除多措并举稳就业外,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还及时出台社保缓缴、稳岗返还等政策,为中小企业社保减负。

  黎勇介绍,通过研究制定中小企业援企稳岗具体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中小企业,凡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费,且不裁员或少裁员的,按3个月的企业及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给予稳岗返还,返还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培训、发放职工待岗生活补助等支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在6月30日前向失业保险参保所在区县人力社保部门提出返还申请。经初步测算,预计全市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6亿元以上,将稳定70多万人就业岗位。

  此外,通过加快实施社保缓缴政策,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确实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和资金状况,对2020年1季度应缴纳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自行选择缴纳时间,最迟可在2020年4月30日前缴纳。延迟缴费期间,不收滞纳金,不影响参保人员正常享受待遇,不影响个人权益记录。相关企业可向参保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申请办理。此项政策预计将为企业阶段性缓解资金压力200亿元左右。同时,积极倡导参保企业通过重庆掌上“12333”APP、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渝快办”网上办事大厅或移动端APP等渠道,线上办理相关社保业务,对需提供的资料,可在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补交。

  补!

  岗位补助、临时性工作补助……激励各类人才担当奉献

  黎勇介绍,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还通过积极落实职业介绍、一次性岗位等补贴政策,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介绍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含6个月)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其中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对象200元/人,就业困难人员及贫困对象500元/人。对招用重庆市户籍登记失业的低保家庭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去产能企业职工中的“4050”人员和残疾人员、残疾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连续缴纳1年以上且仍在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企业,按6000元/人给予一次性岗位补助,帮助企业稳岗。

  此外,为激励推动专家人才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担当奉献,还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人才,出台了单列特设岗位聘用、提前一年申报职称、年度考核优秀给予重点倾斜等激励政策,在各类人才项目上可优先推荐重点支持。对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纳入特殊人才职称评审通道。鼓励广大专家人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

  同时,通过关心关爱推动一线医护努力奉献,出台一线医护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卫生防疫津贴调标、一次性慰问金和一次性增核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等工资保障政策,不断增强医护人员待遇保障力度,努力解决医护人员后顾之忧;及时开展先进典型表彰建立。推动干部担当作为,以供给和贡献为导向,坚持面向一线,对勇于担当、业绩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开展及时性的表彰奖励,弘扬正能量,激发新作为。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