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上午11时,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与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刘强视频通话,商议双方拟签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体化发展2020年行动方案》的有关内容,以实现产业互补、交通互联、政策共享,促进荣昌泸州两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
这是两人今年的第四次通话。今年春节前,荣昌区和泸州市已就两地合作协议达成一致意见,并商定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泸州市党政代表团来荣昌座谈并正式签署协议。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双方不能见面,但两地始终保持着电话联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各项合作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曹清尧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是荣昌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为荣昌与相邻四川地区之间的合作指明了方向,两地干部群众不仅是“好邻居”,更成了“一家人”。
一手拆“门槛” 一手建“支点”
荣昌位于重庆最西边的川渝交界处,共有9个镇街与四川省11个镇街毗邻,素有“重庆西大门”之称。
“有门就有门槛!”曹清尧说,2016年,他刚到荣昌工作时去荣昌高新区调研,群众形象地称园区“白天晒太阳,晚上看月亮”。其主要原因就是,重庆主城与成都两个特大城市,长期都是“背向发展”,由此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式”发展结构。荣昌所在的成渝中部地区因远离两个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范围,成了“中部产业塌陷区”,招商引资工作十分困难。
荣昌与毗邻的四川地区,基本是“老死不相往来”,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除成渝高速、成渝公路外,毗邻园区、镇街大部分是“断头路”“死胡同”,生产生活非常不便。
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这让荣昌区委、区政府一班人敏感地意识到成渝两地发展由“背向发展”转为“相向发展”的趋势,“拔河效应”将被“抱团效应”所取代,地处成渝之间的荣昌区将由过去的区位劣势变为区位优势。
由此,荣昌按照“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发展思路,2017年开始聚焦“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发展定位,并围绕这一目标,一手拆“门槛”,深入推进川渝合作;一手建“支点”,大力推进国家货运机场、国家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三件大事”。
成为企业竞相抢占成渝机遇的“战略要地”
发展定位的变化,使荣昌成为推进川渝合作最为坚定的“先锋队”与“排头兵”。
几年来,荣昌牵头签订了一系列区域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与内江市签订的《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泸州市、内江市、永川区签订《深化川渝合作推动内泸荣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永川区、内江市、隆昌市等12区(市)县签订的《成渝轴线区(市)县协同发展联盟2019年重点工作方案》,与资阳市、大足区、潼南区签订的《共建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合作协议》等。2017年,渝西川东区市发展论坛在荣昌举办,大家还共同发布了《渝西川东区市合作发展荣昌宣言》。
比协议更有效的是行动。几年来,荣昌主动打破行政壁垒,积极服务川渝两地发展,充分用好川渝两地资源,有效破解了诸多制约发展的难题。
在交通建设上,最早由荣昌倡导推进的南大泸高速公路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该公路由北向南穿越四川省南充市、遂宁市,重庆市潼南区、大足区、荣昌区和四川省泸州市,打通了渝西川东地区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使荣昌到泸州云龙机场和泸州港的距离,分别缩短至52公里、73公里。
2019年7月,由荣昌与泸州共同打造首个内陆“无水港”——“中国四川港务·荣昌无水港”正式投入运营,荣昌企业进口货物关税可在荣昌本地缴纳,平均物流成本降低了50元/每吨。同年底,由荣昌与泸州打造的荣昌城市候机厅投入运营,荣昌市民实现一小时内在荣昌黄金坡客运枢纽站无缝换乘机场大巴,直达泸州云龙机场。
由此,荣昌这个不靠江、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实现了“空、铁、公、水”立体多式联运体系。
荣昌处于全市天然气供气末端,居民晚上洗澡都开启不了热水器,更说不上大量的工业用气。荣昌区看到了发展工业的要素短板,认识到必须建设天然气“高速公路”,2017年成功协调中石油蜀南气矿建设中贵专线支线输往荣昌,日输气量达70万立方米。2019年7月,荣昌又建成了一条从泸州泸县至荣昌安富的新输气专线,日输气量100万立方米以上,使荣昌进入双气源保障时代。
截至2019年底,亚洲最大的食品包装玻璃企业华信玻璃、占全国玻璃器皿市场60%以上份额的德力玻璃都在荣昌开建,还有唯美陶瓷、惠达洁具等国内外知名的陶瓷企业在荣昌建成。去年,全区玻璃陶瓷类企业贡献国内生产总值近100亿元人民币,这些企业可都是天然气大用户!
在补齐民生短板上,荣昌于去年引进华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分别与荣昌区妇幼保健院、荣昌区中医院合作,建设华西荣昌妇女儿童中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荣昌分院,由对方派出院长,按对方模式进行管理,纳入一体化医疗共同体。
荣昌“三件大事”更是一年一个台阶。2018年2月,荣昌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科技部领导去年专程到荣昌高新区考察并作出评价:“比想象的还要好”。2019年2月,国家批准在荣昌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全国生猪看荣昌”有了真正的平台。2020年1月,国务院领导对荣昌货运机场做出重要批示,机场选址报告已于之前通过专家预评审。
伴随着川渝合作的深入推进、区位交通优势的不断提升以及“三件大事”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效,如今荣昌成为各企业竞相抢占成渝发展机遇的“战略要地”,由此也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县之一。2019年,荣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9.1%,居全市第一;共签约项目341个,合同金额1269亿元,工业招商项目落地转化率70.1%,居全市第一。
加快“五变” 奋力建设“三区一城”
今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使荣昌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我们现在正抓紧做两件有关川渝合作的大事。”曹清尧说,一是联合泸州、内江打造国际物流“金三角”。目前,他们与泸州已基本达成共识,一旦疫情结束,双方就会签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体化发展2020年行动方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共同推动发展空地联运和航空物流。接下来,荣昌还将与内江签订类似协议,围绕荣昌货运机场、泸州长江码头和内江铁路枢纽,建设对外开放国际物流“金三角”。
第二件大事是加快推进泸内荣永高新区产业联盟。目前,荣昌已与四川泸州市、内江市和我市永川区,基本达成《“泸内荣永”国家高新区产业联盟合作协议》。疫情结束后,四个市区将联合争取科技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形成“1+2+4+N”(科技部+四川省、重庆市+泸内荣永+其他)国家高新区协同发展战略,携手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和创新创业生态,促进成渝城市群中部崛起。
另外,他们还将认真总结渝西川东区市合作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环境保护、旅游文化、平台打造、乡村振兴等领域一体化发展。
曹清尧表示,荣昌将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看清“周情”,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中找方向、找定位、找目标,最大程度吸取两大都市的科技、人才、产业等资源养分,在推动成渝地区建设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两中心两地”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加快把区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把产业塌陷变实业高地,把人力输出变人才聚集,把地理边际变开放前沿,把交通末端变交通枢纽,奋力建设好“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首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国家畜牧科学城”等“三区一城”,使荣昌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本报记者 周雨 实习生 刘玉娇